|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电触头的失效机理 | 第12-17页 |
| ·电接触理论 | 第12-15页 |
| ·电触头间的电弧及其特性 | 第15-17页 |
| ·电触头的失效形式 | 第17-25页 |
| ·电触头材料的侵蚀和转移 | 第17-22页 |
| ·电触头材料的熔焊 | 第22-25页 |
| ·电触头材料的温升 | 第25页 |
| ·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第25-30页 |
| ·电触头材料的性能要求 | 第25-27页 |
| ·电接触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 第27-29页 |
| ·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9-30页 |
| ·AgSnO_2与AgNi触头材料的性能特点 | 第30-38页 |
| ·接触电阻/温升 | 第32-33页 |
| ·电弧侵蚀和转移 | 第33-34页 |
| ·熔焊 | 第34-35页 |
| ·加工性能 | 第35-36页 |
| ·制备方法 | 第36-38页 |
| ·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 第38-41页 |
|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38-39页 |
| ·研究内容 | 第39-41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41-51页 |
| ·粉末原材料 | 第41-42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42-47页 |
| ·粉末冶金法制备AgNiSnO_2 | 第43-47页 |
| ·Ni粉对AgNiSnO_2烧结、烧熔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 ·Ni粉的形貌及粒度对AgNiSnO_2烧结、烧熔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47页 |
| ·Ni含量对AgNiSnO_2烧结、烧熔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性能测试与组织观察 | 第48-51页 |
| ·密度的测量 | 第48-49页 |
| ·烧结坯电阻率测试 | 第49-50页 |
| ·块材组织、形貌及能谱分析 | 第50-51页 |
| 第三章 AgNiSnO_2烧结工艺的研究 | 第51-67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Ni粉还原工艺的研究 | 第51-53页 |
| ·成型压力的研究 | 第53-56页 |
| ·烧结气氛的研究 | 第56-59页 |
| ·分段烧结与常规烧结的比较 | 第59-62页 |
| ·包覆粉与纯粉的比较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 第四章 Ni粉对AgNiSnO_2烧结组织及性能影响 | 第67-79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Ni粉的粒度与形貌对AgNiSnO_2烧结组织及性能影响 | 第67-72页 |
| ·Ni粉的含量对AgNiSnO_2烧结组织及性能影响 | 第72-77页 |
| ·不同SnO_2:Ni对AgNiSnO_2烧结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72-75页 |
| ·不同SnO_2与Ni总量对AgNiSnO_2烧结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75-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第五章 Ag基复合线材电阻率及电弧侵蚀形貌的预测 | 第79-105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AgSnO_2烧结体电阻率的计算及其线材电阻率的预测 | 第79-89页 |
| ·AgSnO_2烧结体电阻率的计算 | 第80-87页 |
| ·AgSnO_2触头材料线材电阻率的预测 | 第87-89页 |
| ·AgNi烧结体电阻率的计算及其线材电阻率的预测 | 第89-92页 |
| ·AgNi触头材料电阻率的计算 | 第89-90页 |
| ·AgNi触头材料线材电阻率的预测 | 第90-92页 |
| ·AgNiSnO_2线材电阻率的预测 | 第92-93页 |
| ·AgNiSnO_2电弧侵蚀形貌的预测 | 第93-103页 |
| ·AgNiSnO_2触头材料电弧侵蚀形貌预测的可行性分析 | 第93-95页 |
| ·Ni粉的粒度与形貌对AgNiSnO_2烧熔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第95-100页 |
| ·Ni粉含量对AgNiSnO_2烧熔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第100-10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5-1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 作者简历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