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城乡收入差距研究:1980-2009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总结性述评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2页 |
·创新 | 第20-21页 |
·不足 | 第21-22页 |
2 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23页 |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页 |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23页 |
·明塞尔人力资本理论 | 第23页 |
·收入分配理论 | 第23-25页 |
·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 | 第23-24页 |
·古典经济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 | 第24页 |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 | 第24-25页 |
·福利经济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3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变迁 | 第26-33页 |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度量指标 | 第26-28页 |
·城乡收入比 | 第26页 |
·基尼系数 | 第26-27页 |
·泰尔指数 | 第27-28页 |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阶段性分析 | 第28-32页 |
·第一阶段(1980-1985 年) | 第29-30页 |
·第二阶段(1986-1994 年) | 第30-31页 |
·第三阶段(1995-1998 年) | 第31-32页 |
·第四阶段(1999 年至今) | 第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4 城乡人力资本形成与差异 | 第33-47页 |
·人力资本形成途径分析 | 第33-37页 |
·学历教育投资 | 第33-34页 |
·医疗保健投资 | 第34-36页 |
·继续教育投资 | 第36-37页 |
·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分析 | 第37-39页 |
·政府投资 | 第37-38页 |
·企业投资 | 第38页 |
·个人投资 | 第38页 |
·其他社会组织投资 | 第38-39页 |
·城乡人力资本差异分析 | 第39-45页 |
·城乡人力资本存量的差异 | 第39-42页 |
·城乡人力资本流量的差异 | 第42-43页 |
·城乡人力资本的单向流动 | 第43-45页 |
·人力资本投资主体意愿及强度差异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5 城乡人力资本差异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 第47-55页 |
·城乡人力资本存量差异的门槛效应 | 第47-49页 |
·城乡人力资本流量差异的累积效应 | 第49-51页 |
·城乡人力资本单向流动的强化效应 | 第51-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6 城乡人力资本差异影响收入差距的测度 | 第55-61页 |
·影响指标与数据来源 | 第55-56页 |
·城乡人力资本差异影响收入差距的计量分析 | 第56-59页 |
·影响指标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 第56-58页 |
·误差修正模型及格兰杰因果关系 | 第58-59页 |
·计量分析结论阐释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7 结语 | 第61-66页 |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建议 | 第61-64页 |
·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升其水平 | 第61-63页 |
·优化农村软环境,吸引人力资本回乡 | 第63-64页 |
·配合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积极推进配套改革 | 第64页 |
·结论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