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脚粉螨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8-23页 |
| ·遗传多样性概述 | 第8-11页 |
|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 第8-9页 |
|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分子标记的种类及ISSR技术介绍 | 第11-16页 |
| ·分子标记的种类 | 第11-14页 |
| ·ISSR分子标记技术 | 第14-16页 |
| ·分子标记技术在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21页 |
| ·ISSR标记技术在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 ·分子标记技术在螨类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21-23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 ·供试材料 | 第23-24页 |
| ·粗脚粉螨的鉴定和饲养 | 第24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24-25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4页 |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24-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33页 |
| ·粗脚粉螨基因组DNA提取与检测 | 第25-28页 |
| ·粗脚粉螨ISSR-PCR扩增反应 | 第28-30页 |
| ·数据分析 | 第30-31页 |
| ·遗传多样性参数指标 | 第31-32页 |
| ·聚类分析 | 第32-33页 |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3-49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优化结果 | 第33-37页 |
| ·蛋白酶K、SDS最适浓度的确定 | 第33-34页 |
| ·最适消化温度的确定 | 第34-36页 |
| ·最适宜样品数的确定 | 第36-37页 |
| ·基因组DNA的纯度和浓度检验 | 第37页 |
| ·ISSR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37-39页 |
| ·ISSR-PCR正交试验结果 | 第37-38页 |
| ·最佳退火温度的确定 | 第38-39页 |
| ·ISSR引物的筛选 | 第39页 |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9-49页 |
| ·多态位点分析 | 第39-41页 |
| ·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1-43页 |
| ·群体间遗传变异分析 | 第43-44页 |
| ·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 第44-49页 |
| 第4章 小结与讨论 | 第49-54页 |
| ·粗脚粉螨基因组DNA提取 | 第49页 |
| ·粗脚粉螨ISSR-PCR体系优化 | 第49-50页 |
| ·粗脚粉螨ISSR-PCR扩增 | 第50页 |
| ·粗脚粉螨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 第50-51页 |
| ·粗脚粉螨居群遗传分化 | 第51-5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 附录 | 第63-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