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宋、元哲学(960~1368年)论文

两宋训诂与理学之互促发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综述第9页
一、两宋训诂与理学之互促发展关系的形成第9-22页
 (一) 宋初的复兴儒学第10-11页
  1. 时代背景第10页
  2. 宋初统治者复兴儒学的政策第10-11页
 (二) 理学思潮的形成与理学思想的内涵第11-20页
  1. 理学的产生第11-14页
  2. 理学的发展演变第14-15页
  3. 理学思想的内涵第15-20页
 (三) 理学家对儒家经典的关注与研究第20-22页
  1. 宋代的《春秋》学研究第20-21页
  2. 宋代的《易》学研究第21页
  3. 宋代的《四书》学研究第21-22页
二、训诂对理学的先导与推动作用第22-33页
 (一) 对相关古籍的解说促成了理学的产生第22-27页
  1. 周敦颐解说《太极图》、《易》为理学奠基第22-24页
  2. 张载注《易》、《论语》、《孟子》为理学奠基第24-27页
 (二) 理学家的训诂将理学思想进一步阐发光大第27-33页
  1. 程颐著《易传》阐发广大理学思想第27-28页
  2. 朱熹著《四书集注》集理学思想之大成第28-33页
三、理学对训诂的革新第33-46页
 (一) 训诂学界兴起了疑古之风第33-35页
  1. 疑古之风的兴起第33-35页
  2. 程朱的疑古精神第35页
 (二) 深化了与训诂相关的语言文字问题的研究第35-37页
  1. 语音与语义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第35-36页
  2. 语法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深化第36-37页
  3. 文字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加强第37页
 (三) 训诂领域充满了创新之风第37-42页
  1. 训诂手段的创新第38-40页
  2. 注释常阐发新说第40-42页
 (四) 经书成为阐释理学观点的媒介第42-44页
  1. 治学宗旨的变化第42-43页
  2. 学术风气的变化第43-44页
 (五) 阐释理学思想成为训诂的首要特征第44-45页
 (六) 训诂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开拓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早期儒家“为己之学”考述
下一篇:母语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