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为己”与“为己之学” | 第8-16页 |
1、“为己”解话 | 第8-13页 |
2、“为己之学”界说 | 第13-16页 |
二、儒家“为己之学”的思想渊源 | 第16-23页 |
1、宗教天命观的衰微和人文主义勃兴 | 第17-20页 |
2、前孔子时代的修身、重德思想传统 | 第20-23页 |
三、“为己之学”与儒家“内圣外王”之道 | 第23-28页 |
1、文献记载中的“王道” | 第23-25页 |
2、孔子的“王道观”与“内圣外王”之道 | 第25-26页 |
3、“为己之学”与儒家“内圣外王”之道 | 第26-28页 |
四、儒家的终极关怀—“为己”与“为仁” | 第28-37页 |
1、儒家“为己之学”的人性论依据 | 第28-30页 |
2、“为己”与“为人”之区分 | 第30-32页 |
3、由“为己”到“为仁” | 第32-37页 |
五、从中西文化异同看“为己之学” | 第37-42页 |
1、西方哲学中的“自律”与“为己之学” | 第37-40页 |
2、儒家思想的特质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