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阴阳五行与四大五蕴比较研究--汉唐时期佛教中国化问题新探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绪论第13-29页
 第一节 选题旨趣及解题第13-15页
 第二节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15-24页
 第三节 基本思路与方法第24-29页
上篇:虚与实、流与变、戒与德第29-53页
 第一章 实存之气与幻化之空第29-53页
  第一节 元素、气化与实在第29-43页
  第二节 名色、幻化与虚空第43-51页
  第三节 虚与实、流与变、戒与德的异与通第51-53页
中篇:以实“格”虚与以德“配”戒第53-113页
 第二章 以实“格”虚第53-81页
  第一节 早期僧俗信众与阴阳五行第53-67页
  第二节 以实“格”虚:元气阴阳与法身实相第67-76页
  第三节 格义形式下的虚与实第76-81页
 第三章 以德“配”戒:五行、五蕴与五戒第81-111页
  第一节 佛教疑伪经与阴阳五行第81-85页
  第二节《提谓经》中的五行、五阴与五戒第85-103页
  第三节 天人、身心与以德“配”戒第103-111页
 本篇小结:“格义”与“拟配”第111-113页
下篇:虚实会通与心气相融第113-177页
 第四章 虚实互解与心气相通第113-145页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僧俗信众与阴阳五行第114-129页
  第二节 空实互解与心气相通第129-142页
  第三节 会通:由“配”到“解”第142-145页
 第五章 虚实相即:台、密教义体系中的会通第145-176页
  第一节 纳入天台教义体系中的阴阳五行第145-161页
  第二节 纳入密教教义体系中的阴阳五行第161-170页
  第三节 宗派融合中的阴阳五行第170-176页
 本篇小结:“解”与“即”第176-177页
结论:文化融合中的差异性与互补性第177-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87页
后记第187-18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avier-Stokes方程外部问题的混合谱方法
下一篇:卜舫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