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3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4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20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9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9-20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2页 |
|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房价与地价关系研究的理论支撑 | 第23-29页 |
| ·基础理论 | 第23-28页 |
| ·马克思地价形成理论 | 第23-24页 |
| ·土地供求理论 | 第24页 |
| ·土地收益理论 | 第24页 |
| ·中国的地价理论 | 第24-25页 |
| ·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平衡 | 第25-26页 |
| ·区位理论 | 第26-28页 |
| ·对地价和房价的界定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保定市住宅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 第29-36页 |
| ·保定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 | 第29-33页 |
| ·土地开发投资、商品房建设投资 | 第31页 |
| ·商品房住宅投资、施工面积和销售收入 | 第31-32页 |
| ·空置率与住房需求 | 第32-33页 |
| ·保定市住宅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 ·住宅房屋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 第33页 |
| ·房地产市场中信息严重不对称导致房价虚高 | 第33-34页 |
| ·房地产开发商对土地的二次垄断 | 第34-35页 |
| ·政府对土地的寻租行为造成地价与房价的成本增加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保定市地价与房价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36-42页 |
| ·对样本资料的说明 | 第36-37页 |
| ·样本资料的空间和时间范围 | 第36页 |
| ·城市土地价格、住宅价格的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的介绍 | 第37-39页 |
| ·单位根检验 | 第37-38页 |
| ·协整检验 | 第38页 |
|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 第38-39页 |
| ·实证分析 | 第39-40页 |
| ·ADF 检验的结果 | 第39-40页 |
|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 第40页 |
| ·检验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保定市地价与房价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7页 |
| ·影响住宅房地产价格与土地价格的客观因素 | 第42-44页 |
| ·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房价与地价的影响 | 第42-43页 |
| ·人口因素 | 第43-44页 |
|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对住宅房价与地价的影响 | 第44页 |
| ·影响住宅房地产价格与土地价格的主观因素 | 第44-47页 |
| ·城市性质的定位对房价与地价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整个社会对住宅价格过于盲目的心理预期 | 第45页 |
| ·旧城改造引致的住房需求,对土地价格与住宅房屋价格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商品化住房积累的释放效应与投资心理的结合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保定市住宅房地产价格调控的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 ·加大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开发力度 | 第47页 |
| ·地方政府应引导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 第47-48页 |
| ·弱化土地价格定价机制中行政官员的决定权 | 第48页 |
| ·对住宅供给与需求进行双向调节 | 第48页 |
| ·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政策,防止土地寻租行为 | 第48-49页 |
| ·完善房地产信息统计,加大信息透明度 | 第49-50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