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电声技术和语音信号处理论文--语音信号处理论文--语音识别与设备论文

数学形态学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1-1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语音增强技术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语音和噪声的特性第11-12页
  1-2-2 语音增强方法第12-17页
 §1-3 语音识别技术研究现状第17-21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1-23页
第二章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语音增强第23-38页
 §2-1 二值形态学基本变换第23-26页
  2-1-1 二值膨胀、腐蚀定义第23-24页
  2-1-2 二值开闭运算定义第24页
  2-1-3 二值形态变换性质第24-26页
 §2-2 灰度形态学第26-27页
  2-2-1 灰度形态运算定义第26页
  2-2-2 灰度形态变换性质第26-27页
 §2-3 形态滤波器第27-29页
 §2-4 形态-小波滤波器第29-32页
  2-4-1 小波滤波器第29-32页
  2-4-2 形态-小波滤波器第32页
 §2-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2-37页
  2-5-1 形态滤波结果及分析第32-34页
  2-5-2 形态-小波滤波结果及分析第34-36页
  2-5-3 形态滤波器和形态-小波滤波结果比较第36-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特征参数提取第38-52页
 §3-1 线性预测系数 LPC第38-41页
 §3-2 线性预测倒谱系数 LPCC第41页
 §3-3 Mel 频率倒谱系数 MFCC第41-43页
 §3-4 基音周期改进算法第43-46页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6-50页
  3-5-1 系数特征的提取结果及分析第46-48页
  3-5-2 基音周期的提取结果及分析第48-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基于预失真参数的 HMM 语音识别第52-66页
 §4-1 HMM 理论第52-60页
  4-1-1 HMM 的三个基本问题第54页
  4-1-2 前向-后向算法第54-56页
  4-1-3 Viterbi 算法第56-57页
  4-1-4 HMM 参数训练――Baum-Welch 算法第57-58页
  4-1-5 下溢问题第58-59页
  4-1-6 HMM 多观察序列的训练算法第59-60页
 §4-2 基于 HMM 的语音识别第60-64页
  4-2-1 语音信号预处理第60-63页
  4-2-2 语音识别过程第63-64页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4-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基于预失真参数的改进 RBF 神经网络语音识别第66-84页
 §5-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第66-68页
 §5-2 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第68-70页
  5-2-1 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第68-69页
  5-2-2 径向基函数神经元模型第69-70页
 §5-3 RBF 神经网络的学习方法第70-71页
 §5-4 改进的 RBF 神经网络第71-77页
  5-4-1改进的RBF神经网络设计流程第71-72页
  5-4-2 隐层参数的求取第72-73页
  5-4-3 权值的共轭梯度优化算法第73-75页
  5-4-4 网络结构的优化第75-76页
  5-4-5 利用不同信息准则对节点删除结果第76-77页
 §5-5 基于改进 RBF 神经网络的语音识别第77-82页
  5-5-1 基于改进 RBF 神经网络的语音识别总体流程第77页
  5-5-2 语音信号预处理及参数提取第77-78页
  5-5-3 基于该改进 RBF 神经网络识别结果及分析第78-79页
  5-5-4 改进的RBF神经网络与其它方法的结果比较第79-82页
 §5-6 基于形态学预失真的带噪语音识别第82-83页
 §5-7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结论第84-86页
 一、全文总结第84-85页
 二、本文主要创新点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4页
致谢第94-9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器电弧运动机理及图像处理的研究
下一篇:制造业企业研发人员激励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