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低压电器开关电弧 | 第10-13页 |
1-1-1 低压电器电弧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2 电弧产生原理 | 第11-13页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双目立体视觉的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2-1 图像传感器CCD工作原理 | 第16-19页 |
2-1-1 CCD简介 | 第16-19页 |
2-1-2 CCD选取及驱动时序 | 第19页 |
§2-2 坐标系的表示方法 | 第19-21页 |
2-2-1 世界坐标系 | 第20页 |
2-2-2 图像坐标系 | 第20-21页 |
2-2-3 相机坐标系 | 第21页 |
2-2-4 齐次坐标 | 第21页 |
§2-3 双目视觉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21-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电弧图像采集系统的建立与实现 | 第26-35页 |
§3-1 实验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26-27页 |
§3-2 实验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 第27-34页 |
3-2-1 电弧图像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7-28页 |
3-2-2 系统控制机构 | 第28-31页 |
3-2-3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 第31-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电弧的图像处理 | 第35-57页 |
§4-1 电弧图像噪声 | 第35-40页 |
4-1-1 图像噪声的种类 | 第35-36页 |
4-1-2 本系统图像噪声的产生原因分析 | 第36-37页 |
4-1-3 重要图像噪声的概率密度函数 | 第37-40页 |
4-1-4-1 瑞利噪声 | 第37-38页 |
4-1-4-2 伽马噪声 | 第38页 |
4-1-4-3 脉冲噪声 | 第38-39页 |
4-1-4-4 高斯噪声 | 第39-40页 |
§4-2 电弧图像噪声的去除方法 | 第40-50页 |
4-2-1 小波变换预备知识 | 第40-46页 |
4-2-1-1 一维图像的小波变换 | 第40-42页 |
4-2-1-2 二维图像的小波变换 | 第42-46页 |
4-2-2 空间域滤波 | 第46页 |
4-2-3 小波变换域滤波 | 第46页 |
4-2-4 图像小波降噪的算法及分析 | 第46-50页 |
§4-3 采用直方图的图像增强表示方法 | 第50-53页 |
4-3-1 直方图算法 | 第50-51页 |
4-3-2 直方图均衡化 | 第51-52页 |
4-3-3 直方图局部增强 | 第52-53页 |
§4-4 运动引起的图像模糊 | 第53-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图像边缘提取 | 第57-82页 |
§5-1 边缘概念及其导数性质 | 第57-60页 |
§5-2 边缘检测的数学知识 | 第60-62页 |
§5-3 边缘检测方法 | 第62-74页 |
§5-4 空间聚类 | 第74-81页 |
5-4-1 支持向量机(SVM)的基本理论 | 第74-75页 |
5-4-2 算法思想 | 第75-76页 |
5-4-3 实验比较支持向量机(SVM)分类精度 | 第76-78页 |
5-4-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图像边缘检测模型 | 第78-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图像匹配和电弧三维立体成像 | 第82-95页 |
§6-1 相似度测量 | 第82-84页 |
6-1-1 互相关相似性测度方法 | 第82-83页 |
6-1-2 傅立叶分析的测度方法 | 第83-84页 |
§6-2 图像匹配算法研究 | 第84-94页 |
6-2-1 匹配原理 | 第84页 |
6-2-2 遗传算法 | 第84-86页 |
6-2-3 模拟退火法算法 | 第86-87页 |
6-2-4 图像匹配的约束条件及匹配策略 | 第87-89页 |
6-2-5 自适应遗传退火立体匹配算法设计 | 第89-90页 |
6-2-6 自适应遗传退火立体匹配算法具体执行过程 | 第90-9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七章实验系统分析电弧运动机理 | 第95-98页 |
§7-1 实验结果 | 第95-97页 |
§7-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7-98页 |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