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国家紧急权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5页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9-11页
 (二) 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 研究思路第13-15页
一、国家紧急权的一般原理第15-35页
 (一) 国家紧急权的概念和特点第15-19页
  1. 国家紧急权的概念第15-16页
  2. 国家紧急权的特点第16-19页
 (二) 国家紧急权的理论渊源第19-21页
 (三) 国家紧急权的性质与内容第21-29页
  1. 国家紧急权的性质第21-25页
  2. 国家紧急权的内容第25-29页
 (四) 风险社会与国家紧急权第29-35页
  1. 风险社会的概念和特点第29-31页
  2. 风险社会中国家紧急权的特别之处第31-35页
二、国家紧急权的适用前提与程序要求第35-42页
 (一) 国家紧急权的适用前提第35-39页
  1. 紧急状态的定义第35-36页
  2. 紧急状态的构成要件第36-39页
 (二) 国家紧急权行使的程序要求第39-42页
  1. 国家紧急权的请求第39-40页
  2. 国家紧急权的批准第40-41页
  3. 国家紧急权的宣布与通知第41-42页
三、国家紧急权的法律规制第42-56页
 (一) 规制国家紧急权的必要性第42-46页
  1. 可怕的宪法悖论第42-43页
  2. 国家紧急权容易被滥用的原因第43-46页
 (二) 国家紧急权行使的原则第46-53页
  1. 比例原则第46-47页
  2. 法律保留原则第47-48页
  3. 非歧视原则第48-49页
  4. 最低限度人权原则第49-51页
  5. 分权原则第51-53页
 (三) 国家紧急权行使的监督第53-56页
  1. 紧急状态下不能解散议会第54页
  2. 紧急状态下议会不得中止第54-55页
  3. 紧急状态期间对议员豁免权的保护第55页
  4. 延长议会的任期第55-56页
四、我国国家紧急权制度的现状第56-63页
 (一) 旧中国的国家紧急权立法第56-57页
 (二) 新中国的国家紧急权制度第57-59页
 (三) 现行国家紧急权制度的缺陷第59-63页
  1. 紧急状态的确认和宣布程序不明第59-60页
  2. 国家紧急权的适用条件和实施程序不明第60-61页
  3. 没有确立紧急状态下公民权利保护的最低标准第61页
  4. 紧急状态下公民权利的救济机制缺失第61-62页
  5. 监督规范缺失第62-63页
五、完善我国国家紧急权制度的建议第63-67页
 (一) 规范紧急状态确认和宣布的程序第63-64页
  1. 明确紧急状态的含义第63-64页
  2. 明确紧急状态的确认和宣布程序第64页
 (二) 明确国家紧急权适用的范围、条件与步骤第64-65页
 (三) 确立公民权利保护的最低标准第65页
 (四) 建立公民权利的救济机制第65-66页
 (五) 完善国家紧急权的监督条款第66-67页
结语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意义与不足--兼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下一篇: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