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住宅空置特征与空置率实证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表目录 | 第10-11页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文章结构 | 第17-18页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8-36页 |
·关于空置率定义的研究动态 | 第18-21页 |
·空置概念的由来 | 第18-20页 |
·空置率、合理空置率的研究动态 | 第20-21页 |
·住宅空置率计算方法的研究动态 | 第21-26页 |
·国外通用的计算方法 | 第21页 |
·港台地区的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当前我国的空置率计算方法 | 第22-25页 |
·国内外空置率计算方法比较 | 第25-26页 |
·住宅合理空置率的实证研究动态 | 第26-33页 |
·定性确定合理空置率的研究现状 | 第27页 |
·国外合理空置率的实证研究动态 | 第27-28页 |
·我国合理空置率的实证研究进展 | 第28-33页 |
·小结 | 第33-36页 |
3 空置率研究的理论框架设计 | 第36-42页 |
·概念界定 | 第36-40页 |
·住宅空置概念的界定 | 第36-38页 |
·住宅空置率概念的界定 | 第38-39页 |
·住宅合理空置率概念界定 | 第39-40页 |
·空置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4 研究区域的选择及数据的收集处理 | 第42-54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42-47页 |
·空间范围 | 第42-46页 |
·时间范围 | 第46-47页 |
·数据说明 | 第47-53页 |
·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 | 第48页 |
·数据的收集 | 第48-51页 |
·数据资料的预处理 | 第51-53页 |
·技术路线 | 第53-54页 |
5 杭州市住宅空置特征分析 | 第54-69页 |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第54-60页 |
·实际空置率计算及空间分布特征 | 第54-59页 |
·空置率空间分布差异分析 | 第59-60页 |
·基于建筑年代的空置特征分析 | 第60-66页 |
·建筑年代对空置率的影响研究 | 第60-63页 |
·基于建筑年代的空置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63-66页 |
·基于住宅类型的空置特征分析 | 第66-69页 |
6 住宅合理空置率模型建立 | 第69-81页 |
·合理空置率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 | 第69-75页 |
·供需关系下的合理空置量 | 第69-71页 |
·求解合理空置率应考虑的因素 | 第71-75页 |
·合理空置率的影响因素选择 | 第75-77页 |
·合理空置率公式的推导 | 第77-81页 |
·房价变化率与空置率的关系 | 第77-79页 |
·未知函数形式的构建 | 第79-80页 |
·合理空置率模型的确立 | 第80-81页 |
7 杭州市住宅空置率实证研究 | 第81-94页 |
·合理空置率计算与结果处理 | 第81-83页 |
·合理空置率与实际空置率的比较 | 第83-84页 |
·住宅空置的成因 | 第84-87页 |
·住宅市场发展趋势 | 第87-89页 |
·解决住宅高空置率的对策 | 第89-94页 |
·政府方面 | 第89-91页 |
·开发商方面 | 第91-93页 |
·金融机构方面 | 第93-94页 |
8 结论与讨论 | 第94-96页 |
·主要结论 | 第94-95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95页 |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4页 |
附表1 | 第104-108页 |
附录2:作者简历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