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相关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 第16-17页 |
|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 第17-26页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内涵 | 第17-21页 |
|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含义 | 第17-18页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含义 | 第18-19页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结构 | 第19-21页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21-26页 |
|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 | 第21-22页 |
| ·接受美学理论 | 第22-24页 |
| ·分众传播理论 | 第24-26页 |
|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8页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积极表现 | 第26-30页 |
| ·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认同感和爱国热情 | 第26-28页 |
| ·大学生呈现出理智务实的价值取向 | 第28-29页 |
| ·大学生体现出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 第29-30页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消极表现 | 第30-32页 |
|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着认知逆反 | 第30-31页 |
|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着情绪抵触 | 第31-32页 |
|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存在着行为偏差 | 第32页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8页 |
| ·内在影响因素—大学生“接受图式” | 第32-35页 |
| ·外在影响因素 | 第35-38页 |
| 4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理性思考 | 第38-47页 |
| ·优化大学生“接受图式”系统 | 第38-40页 |
| ·重视大学生的需要意识 | 第38-39页 |
| ·关注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 第39页 |
| ·注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 | 第39-40页 |
| ·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 第40页 |
| ·营造良性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 | 第40-43页 |
| ·营造融洽的社会心理环境 | 第41页 |
|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 第41-42页 |
| ·创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 | 第42-43页 |
|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评估系统 | 第43-47页 |
|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评估的目标 | 第43-44页 |
|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评估的标准与内容 | 第44-45页 |
|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评估的原则 | 第45-46页 |
|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评估的方法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附录A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访谈提纲 | 第50-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