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射频识别技术概述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安全隐私问题的研究 | 第12-14页 |
·防冲突干扰的研究 | 第14-16页 |
·防止多径干扰的研究 | 第16页 |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射频识别系统的干扰分析 | 第19-35页 |
·射频识别技术基础 | 第19-27页 |
·系统组成与特点 | 第19-21页 |
·耦合方式 | 第21-24页 |
·通信方式 | 第24页 |
·通信模型 | 第24-25页 |
·协议分析 | 第25页 |
·频谱规范 | 第25-27页 |
·干扰分析 | 第27-32页 |
·ISM频段无线设备对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干扰 | 第27-29页 |
·多径干扰 | 第29-30页 |
·安全隐私威胁 | 第30页 |
·冲突干扰 | 第30-32页 |
·性能指标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UHF RFID安全认证协议的研究 | 第35-59页 |
·射频识别安全问题 | 第35-41页 |
·RFID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 第36-37页 |
·RFID系统的安全需求 | 第37-39页 |
·RFID标签与读写器通讯安全模型措施 | 第39-41页 |
·射频识别安全协议分析 | 第41-48页 |
·Hash锁协议 | 第42-43页 |
·随机Hash锁协议 | 第43页 |
·Hash链协议 | 第43-44页 |
·通用重加密协议 | 第44-45页 |
·对称加密协议 | 第45-46页 |
·LCAP协议 | 第46-47页 |
·EPC Cla551 Ge112 协议 | 第47-48页 |
·RFID验证协议的数据同步问题 | 第48-49页 |
·基于HASH锁的同步强化RFID验证协议 | 第49-51页 |
·Hash函数预备知识 | 第49-50页 |
·协议原理 | 第50-51页 |
·协议性能分析 | 第51-53页 |
·协议的安全性证明 | 第53-58页 |
·通用可组合模型 | 第53-55页 |
·通用可组合模型验证RFID安全认证协议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BUSSGANG盲均衡技术在UHF RFID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第59-79页 |
·UHF RFID系统多径干扰分析 | 第59-64页 |
·UHF RFID系统信道分析 | 第59-63页 |
·多径干扰对UHF RFID系统的影响 | 第63-64页 |
·消除多径衰落的方法 | 第64-66页 |
·调制和扩频技术 | 第65页 |
·分集技术 | 第65-66页 |
·编码技术 | 第66页 |
·智能天线技术 | 第66页 |
·基于BUSSGANG性质的盲均衡算法的研究 | 第66-76页 |
·基于Bussgang性质盲均衡器的原理框图 | 第66-67页 |
·无记忆非线性估计函数的分析 | 第67-68页 |
·算法形式 | 第68-70页 |
·仿真验证 | 第70-72页 |
·算法分析 | 第7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第五章 UHF RFID系统读写器防冲突算法的研究 | 第79-107页 |
·读写器防冲突算法基础 | 第79-83页 |
·ALOHA协议 | 第79-80页 |
·载波侦察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机制 | 第80-81页 |
·CSMA-family | 第81-82页 |
·RFID系统中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 | 第82-83页 |
·基于分布式功率控制的防冲突算法 | 第83-92页 |
·分布式功率控制基础 | 第83-85页 |
·通信质量的度量 | 第85页 |
·RFID覆盖性能 | 第85-86页 |
·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 | 第86-87页 |
·算法收敛性能分析 | 第87-89页 |
·仿真试验 | 第89-92页 |
·基于SAQ学习的防冲突算法 | 第92-97页 |
·Q学习算法 | 第92-94页 |
·模拟退火算法 | 第94页 |
·SAQ防冲突算法的实现 | 第94-96页 |
·仿真试验 | 第96-97页 |
·基于神经网络图着色的防冲突算法 | 第97-105页 |
·图形着色基础 | 第97-98页 |
·读写器网络建模 | 第98页 |
·神经网络图着色防冲突算法 | 第98-101页 |
·算法分析 | 第101-103页 |
·仿真验证 | 第103-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总结 | 第107-108页 |
·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3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