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前言 | 第9-22页 |
·禽流感的概况 | 第9-11页 |
·禽流感的病原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9-10页 |
·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 第10-11页 |
·HA 基因功能 | 第11页 |
·禽流感疫苗 | 第11-13页 |
·灭活全病毒疫苗 | 第11-12页 |
·亚单位疫苗 | 第12页 |
·DNA 疫苗 | 第12页 |
·重组活载体疫苗 | 第12-13页 |
·新城疫病毒作为疫苗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13-22页 |
·新城疫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 第13-16页 |
·新城疫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 第13-14页 |
·新城疫病毒致病力的分子基础 | 第14-16页 |
·新城疫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 | 第16-19页 |
·反向遗传操作概述 | 第16页 |
·新城疫病毒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 | 第16-19页 |
·新城疫病毒作为活病毒载体的可行性研究 | 第19-21页 |
·外源基因插入新城疫病毒基因组的NP 与P 基因、M 与F 基因、H 与L 基因之间 | 第19页 |
·外源基因插入新城疫病毒基因组的3′端 | 第19-20页 |
·外源基因插入新城疫病毒基因组的F 与HN 基因之间 | 第20页 |
·外源基因插入新城疫病毒基因组的HN 与L 基因之间 | 第20页 |
·外源基因插入新城疫病毒基因组的P 与M 基因之间 | 第20-21页 |
·新城疫病毒作为活病毒载体的应用前景 | 第21-22页 |
2 实验一 表达H9 亚型禽流感病毒HA 基因重组新城疫病毒的构建 | 第22-33页 |
·材料 | 第22-23页 |
·细胞和病毒 | 第22-23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23页 |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6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3-24页 |
·HA 基因序列的调取与序列分析 | 第24页 |
·表达HA 基因的全长cDNA 克隆的构建 | 第24-25页 |
·病毒拯救 | 第25页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IFA) | 第25页 |
·RT-PCR 鉴定及序列测定 | 第25-26页 |
·Western-blot 检测重组病毒HA 基因表达 | 第26页 |
·结果 | 第26-31页 |
·HA 基因的调取结果 | 第26-27页 |
·HA 基因重组新城疫病毒全基因组的构建 | 第27-29页 |
·HA 基因重组新城疫病毒的拯救 | 第29页 |
·rL-H9HA 外源基因的表达 | 第29-30页 |
·Western-blot 检测重组病毒HA 基因表达 | 第30-31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31-33页 |
3 实验二 表达H9 亚型禽流感病毒HA 基因重组新城疫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效力的评估 | 第33-42页 |
·材料 | 第33-34页 |
·细胞和病毒 | 第33页 |
·实验动物 | 第33-34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34页 |
·方法 | 第34-36页 |
·重组病毒rl-H9HA 的致病性试验 | 第34-35页 |
·重组病毒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的测定 | 第34页 |
·重组病毒1d 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的测定 | 第34-35页 |
·重组病毒6 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的测定 | 第35页 |
·重组病毒的鸡胚生长特性 | 第35页 |
·重组病毒对雏鸡的安全性试验 | 第35-36页 |
·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试验 | 第36页 |
·重组病毒对SPF 雏鸡的免疫保护试验 | 第36页 |
·结果 | 第36-40页 |
·重组病毒的致病性 | 第36-37页 |
·重组病毒的生长特性 | 第37-38页 |
·重组病毒对SPF 雏鸡的安全性 | 第38页 |
·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 | 第38-39页 |
·重组病毒对SPF 雏鸡的免疫保护试验 | 第39-40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40-42页 |
4 总体结论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附录 | 第51-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