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绪论 | 第15-37页 |
一.研究背景与缘起 | 第15-2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21-37页 |
第一章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 第37-46页 |
一、何谓明星? | 第37-43页 |
二、电影别一意义上的“作者”——电影明星 | 第43-44页 |
三、明星特质与其代表性文本的选取 | 第44-46页 |
第二章 银幕空间的一统天下——1949-1978:谢芳时代 | 第46-74页 |
第一节 知识分子到革命者的位移——谢芳银幕空间中的明星形象 | 第49-56页 |
第二节 非银幕空间的过滤和屏蔽——非银幕空间中的谢芳 | 第56-62页 |
第三节 异化的身体——明星谢芳的身体呈现 | 第62-69页 |
第四节 明星政治色彩的高扬与明星娱乐色彩的淡化 | 第69-74页 |
第三章 银幕空间与非银幕空间的双重表演——1979-1987:刘晓庆时代 | 第74-96页 |
第一节 银幕空间中的明星形象——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 第76-82页 |
第二节 非银幕空间中的明星形象——现代个体价值的张扬和确立 | 第82-88页 |
第三节 双重空间中的明星身体展示 | 第88-92页 |
第四节 娱乐明星的广受关注与明星娱乐化 | 第92-96页 |
第四章 银幕空间与非银幕空间的合作共建——1988-1998:巩俐时代 | 第96-119页 |
第一节 银幕空间中明星身份的建构——以艺术之名 | 第97-102页 |
第二节 非银幕空间参与明星身份建构——互文本的跨文化性 | 第102-108页 |
第三节 双重空间中的身体展示 | 第108-115页 |
第四节 明星个体空间的空前开发 | 第115-119页 |
第五章 国际语法中银幕与非银幕空间——1998—当下:章子怡时代 | 第119-140页 |
第一节 银幕空间明星身份的确立 | 第119-125页 |
第二节 非银幕空间中的明星形象建构 | 第125-130页 |
第三节 互融空间中的身体展示 | 第130-134页 |
第四节 国际语法规则下的想像符号 | 第134-140页 |
第六章 明星——社会文化图标 | 第140-156页 |
第一节 空间的穿越与融合——明星形象建构方式的历史变迁 | 第140-145页 |
第二节 身体的游走——女性电影明星身体叙事的变迁 | 第145-151页 |
第三节 民族形象志——自我想象到他者想象的投射 | 第151-156页 |
附录 | 第156-180页 |
重要参考资料 | 第156-165页 |
参考影片 | 第165-170页 |
新中国电影百花奖、金鸡奖历届获奖演员 | 第170-175页 |
中国电影金鸡奖历届获奖演员 | 第175-180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80-181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81-182页 |
后记 | 第182-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