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刑事赔偿程序概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刑事赔偿程序的概念 | 第9-10页 |
一、刑事赔偿和刑事赔偿制度 | 第9页 |
二、刑事赔偿程序的概念 | 第9-10页 |
第二节 刑事赔偿程序的价值 | 第10-13页 |
一、内在价值 | 第11页 |
二、外在价值 | 第11-12页 |
三、经济效益价值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我国刑事赔偿程序现状及缺陷 | 第13-23页 |
第一节 我国的刑事赔偿程序的特点 | 第13-15页 |
一、立法简单,各实务机关均制定自己的执行规则 | 第13-14页 |
二、设置确认前置程序 | 第14页 |
三、实行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的原则 | 第14页 |
四、设置了复议程序,但复议程序不具有终局的效力,而是由法院内部设立的赔偿委员会作出终局裁决 | 第14页 |
五、刑事赔偿程序属非诉讼性质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我国刑事赔偿程序的具体流程及缺陷 | 第15-23页 |
一、确认程序及其缺陷 | 第15-17页 |
二、先行处理程序及其缺陷 | 第17-18页 |
三、复议程序及其缺陷 | 第18-19页 |
四、赔偿委员会的决定程序及其缺陷 | 第19-21页 |
五、追偿程序及其缺陷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刑事赔偿程序之重构 | 第23-31页 |
第一节 重构我国刑事赔偿程序应遵循的原则 | 第23-24页 |
一、程序公正原则 | 第23页 |
二、程序法定原则 | 第23-24页 |
三、司法效益原则 | 第24页 |
四、便利赔偿请求人的原则 | 第24页 |
第二节 我国刑事赔偿程序的具体设想 | 第24-28页 |
一、在立法模式上,采取刑事赔偿制度单独立法 | 第24-25页 |
二、取消确认程序 | 第25页 |
三、将先行处理程序改为先行协商处理程序 | 第25-26页 |
四、将复议程序作为可选择的程序 | 第26页 |
五、改变赔偿委员会一裁终局的做法 | 第26页 |
六、对赔偿委员会决定程序的完善 | 第26-27页 |
七、设立国家赔偿基金会,统一向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金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之刑事赔偿程序部分修改建议稿 | 第28-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