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的系统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我国暂予监外执行制度概述 | 第9-15页 |
第一节 我国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的内涵 | 第9-12页 |
一、暂予监外执行的含义 | 第9-10页 |
二、暂予监外执行的性质 | 第10-11页 |
三、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律特征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暂予监外执行的功能 | 第12-15页 |
一、有利于保障罪犯的人权 | 第12-13页 |
二、有利于罪犯的改造和回归 | 第13页 |
三、有利于降低行刑成本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我国与国外有关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15-19页 |
第一节 国外暂予监外执行的相关制度简介 | 第15-17页 |
一、德国自由刑推迟或中断执行制度 | 第15页 |
二、日本自由刑停止执行制度 | 第15-16页 |
三、意大利居所执行制度 | 第16页 |
四、俄罗斯延期服刑制度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暂予监外执行相关规定比较分析 | 第17-19页 |
一、适用对象方面 | 第17-18页 |
二、刑期折抵方面 | 第18页 |
三、适用刑种方面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我国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的适用现状 | 第19-29页 |
第一节 立法存在冲突 | 第19-21页 |
一、暂予监外执行是否适用于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 | 第19-20页 |
二、保外就医鉴定医院资质规定不统一 | 第20页 |
三、保外就医是否应征求公安机关的意见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审批决定环节的问题 | 第21-24页 |
一、适用对象条件严格,适用保守 | 第21-22页 |
二、罪犯申请权规定不一致 | 第22页 |
三、保外就医审批存在薄弱环节 | 第22-24页 |
四、审批机关多元化,认定标准不统一 | 第24页 |
第三节 执行环节的缺陷 | 第24-27页 |
一、交接犯罪人的程序不畅通 | 第24-25页 |
二、执行不力 | 第25-26页 |
三、相关机构缺乏相互沟通与协调 | 第26-27页 |
第四节 检察监督不到位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我国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29-47页 |
第一节 明确适用对象扩大适用范围 | 第29-30页 |
一、达到75 周岁的老年人 | 第29-30页 |
二、基于抚养、赡养的重大事由 | 第30页 |
第二节 完善保外就医的鉴定环节 | 第30-32页 |
一、保外就医鉴定标准的更新与统一 | 第30-31页 |
二、保外就医鉴定医院的统一与专业化 | 第31-32页 |
第三节 统一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机制 | 第32-37页 |
一、人民法院统一裁定 | 第33-35页 |
二、规范裁定的程序 | 第35-37页 |
第四节 建立健全适当的执行机制 | 第37-43页 |
一、统一行刑权限 | 第37-39页 |
二、明确取保人责任 | 第39-40页 |
三、刑期折抵的构思 | 第40-41页 |
四、假释、减刑适用的解禁 | 第41-43页 |
第五节 创建相关机构之间的联动机制 | 第43-47页 |
一、相关司法机构之间的互相配合 | 第43-45页 |
二、监督机制的完善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