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概述 | 第11-17页 |
一、犯罪被害人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区别 | 第12-14页 |
(一) 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与国家赔偿制度的区别 | 第12-13页 |
(二) 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区别 | 第13-14页 |
(三) 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与刑法第三十七条责令赔偿损失的区别 | 第14页 |
三、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发展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我国现状和国际潮流 | 第17-24页 |
一、我国犯罪被害人目前的处境 | 第17-19页 |
二、我国目前被害人救济制度的缺乏 | 第19-20页 |
三、国际社会关注被害人补偿权利的潮流 | 第20-24页 |
(一) 联合国 | 第20-21页 |
(二) 欧盟 | 第21-23页 |
(三) 亚洲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我国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构建 | 第24-42页 |
一、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设立理念 | 第24-26页 |
二、补偿机关 | 第26-28页 |
三、补偿的经费来源 | 第28-30页 |
四、补偿范围 | 第30-34页 |
(一) 犯罪类型 | 第30-32页 |
(二) 过失犯罪 | 第32页 |
(三) 无责任能力人之行为、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 第32-33页 |
(四) 见义勇为行为 | 第33-34页 |
五、申请的条件 | 第34-38页 |
六、可予补偿的费用 | 第38-40页 |
七、补偿的发放 | 第40页 |
八、拒绝申请的救济 | 第40-41页 |
九、代位追偿权的问题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