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柴蓄复合发电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风能与太阳能的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风光柴蓄复合发电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7-20页 |
2 风光柴蓄复合发电系统建模 | 第20-40页 |
·风光柴蓄复合发电系统结构 | 第20页 |
·光伏方阵模型 | 第20-25页 |
·太阳能辐射模型 | 第20-24页 |
·光伏方阵模型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光伏方阵数学模型 | 第25页 |
·风力发电机模型 | 第25-31页 |
·风力发电机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风力机组的分类及特点 | 第26-29页 |
·风力发电机数学模型 | 第29-31页 |
·柴油机模型 | 第31页 |
·蓄电池模型 | 第31-34页 |
·蓄电池的模型 | 第31-33页 |
·蓄电池寿命计算模型 | 第33-34页 |
·逆变器数学模型 | 第34页 |
·整流器数学模型 | 第34页 |
·风光柴蓄复合发电系统模型 | 第34-37页 |
·件数据库的建立 | 第37-40页 |
3 基于遗传算法的风光柴蓄复合发电系统优化设计 | 第40-64页 |
·引言 | 第40页 |
·遗传算法简介 | 第40-42页 |
·遗传算法的运行过程 | 第42-43页 |
·遗传算法的运算过程 | 第42-43页 |
·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 | 第43页 |
·风光柴蓄复合发电系统中的能量调度策略 | 第43-45页 |
·遗传算法在风光柴蓄复合发电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 第45-48页 |
·确定系统的目标函数 | 第47页 |
·确定系统的约束函数 | 第47-48页 |
·风光柴蓄复合发电系统优化配置软件 | 第48-51页 |
·逐时负载输入界面 | 第48-50页 |
·蓄电池配置界面 | 第50页 |
·柴油机配置界面 | 第50-51页 |
·风力发电机和光伏太阳能电池板配置界面 | 第51页 |
·实例计算 | 第51-52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2-64页 |
·负载输入 | 第52页 |
·蓄电池的配置 | 第52-54页 |
·柴油机的配置 | 第54-55页 |
·光伏电池和风力发电机的配置 | 第55-60页 |
·配置方案比较分析 | 第60-64页 |
4 风光柴蓄复合发电系统的动态仿真 | 第64-78页 |
·风光柴蓄复合发电系统的气象数据 | 第64-66页 |
·离散温度数据 | 第64-65页 |
·离散风速数据 | 第65-66页 |
·离散太阳能辐射数据 | 第66页 |
·风光柴蓄复合发电系统动态仿真模块 | 第66-69页 |
·光伏阵列的输入输出模块 | 第67页 |
·风力发电机输入输出模块 | 第67-68页 |
·柴油机的输入输出模块 | 第68页 |
·蓄电池的输入输出模块 | 第68页 |
·负载供电状况 | 第68-69页 |
·风光柴蓄复合发电系统动态仿真实例 | 第69-74页 |
·风光柴蓄复合发电系统的仿真流程 | 第69页 |
·风光柴蓄复合发电系统数据输入 | 第69-74页 |
·风光柴蓄复合发电系统动态仿真结果分析 | 第74-78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总结 | 第78页 |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作者简历 | 第84-8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