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试验研究 | 第14-18页 |
·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有限元模拟 | 第18-20页 |
·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理论分析 | 第20-23页 |
·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目前研究的不足 | 第23-24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试验概况 | 第26-40页 |
·试验目的 | 第26页 |
·试验内容 | 第26页 |
·试验概况 | 第26-39页 |
·试件设计 | 第26-31页 |
·试验装置 | 第31-32页 |
·测点布置 | 第32-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页 |
·材性试验 | 第36-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滞回性能试验—整体性能分析 | 第40-91页 |
·试验过程和现象描述 | 第40-50页 |
·整体延性破坏试件 | 第41-47页 |
·局部脆性破坏试件 | 第47-50页 |
·滞回性能分析 | 第50-52页 |
·骨架曲线分析 | 第52-56页 |
·栓钉数量影响 | 第53页 |
·抗剪连接件类型影响 | 第53-54页 |
·混凝土强度影响 | 第54页 |
·梁柱节点形式影响 | 第54-55页 |
·内填墙形式的影响 | 第55-56页 |
·抗侧刚度分析 | 第56-60页 |
·试件实测刚度 | 第56-60页 |
·试件刚度退化分析 | 第60页 |
·强度退化分析 | 第60-65页 |
·同级荷载作用下强度退化 | 第60-62页 |
·异级荷载作用下强度退化 | 第62-65页 |
·变形及延性分析 | 第65-75页 |
·试件的整体变形 | 第65-67页 |
·试件的层间变形 | 第67-68页 |
·残余变形及残余变形率分析 | 第68-71页 |
·延性分析 | 第71-75页 |
·耗能分析 | 第75-79页 |
·试件耗能数据 | 第75-76页 |
·试件耗能对比 | 第76-77页 |
·试件层间耗能 | 第77-78页 |
·等效粘滞阻尼比 | 第78-79页 |
·破坏模式和传力机理 | 第79-82页 |
·PSRCW试件的破坏模式 | 第79-80页 |
·PSRCW传力机理 | 第80-82页 |
·结构强度折减系数的确定 | 第82-89页 |
·PSRCW超强系数 | 第83-84页 |
·PSRCW延性折减系数 | 第84-87页 |
·PSRCW强度折减系数 | 第87-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4章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滞回性能试验—局部性能分析 | 第91-132页 |
·内填墙性能分析 | 第91-101页 |
·内填墙破坏模式 | 第91-92页 |
·内填墙的变形 | 第92-94页 |
·内填墙的刚度 | 第94-101页 |
·半刚性节点性能分析 | 第101-104页 |
·半刚性节点的破坏模式 | 第101页 |
·半刚性节点的变形 | 第101-104页 |
·抗剪连接件性能分析 | 第104-110页 |
·PSRCW-1 试件中梁界面抗剪连接件性能分析 | 第105-107页 |
·PSRCW-6 试件中梁界面抗剪连接件变形分析 | 第107-108页 |
·PSRCW-10 试件中梁界面抗剪连接件变形分析 | 第108-110页 |
·界面滑移分析 | 第110-117页 |
·界面滑移 | 第110-112页 |
·试件滑移数据对比分析 | 第112-117页 |
·界面分离分析 | 第117-120页 |
·试件PSRCW-1 界面分离 | 第117-119页 |
·试件PSRCW-6 界面分离分析 | 第119页 |
·试件PSRCW-10 界面分离分析 | 第119-120页 |
·钢框架内力分析 | 第120-122页 |
·钢柱内力 | 第120-122页 |
·中梁内力分析 | 第122页 |
·节点内力分析 | 第122页 |
·PSRCW结构内力分配 | 第122-131页 |
·水平剪力 | 第123-127页 |
·倾覆力矩 | 第127-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5章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刚度及承载力分析 | 第132-142页 |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刚度分析 | 第132-134页 |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楼层抗侧刚度 | 第132-134页 |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抗侧刚度试验验证 | 第134页 |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承载力分析 | 第134-140页 |
·多层多跨PSRCW结构塑性机构分析模型 | 第134-139页 |
·本文PSRCW系列试件塑性机构分析 | 第139-140页 |
·本章小结 | 第140-142页 |
第6章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滞回性能的宏观有限元模型 | 第142-172页 |
·PSRCW结构等效斜向板带模型的建立 | 第142-149页 |
·等效斜向板带模型 | 第143-144页 |
·等效斜向板带模型的基本假定 | 第144页 |
·等效斜向板带几何模型 | 第144-145页 |
·等效斜向板带恢复力模型 | 第145-148页 |
·循环荷载作用下斜向板带的恢复力模型 | 第148-149页 |
·钢框架 | 第149-150页 |
·半刚性连接 | 第150-151页 |
·等效斜向板带宏观有限元模型 | 第151-152页 |
·等效斜向板带宏观有限元模型影响参数分析 | 第152-161页 |
·等效斜向板带的滞回性能 | 第152-153页 |
·半刚接钢框架有限元分析 | 第153-154页 |
·等效斜向板带数量影响分析 | 第154-158页 |
·等效斜向板带角度影响分析 | 第158-161页 |
·有限元模拟结果的验证 | 第161-171页 |
·主要分析结果 | 第162-163页 |
·滞回性能 | 第163-164页 |
·骨架曲线 | 第164-166页 |
·抗侧刚度 | 第166-168页 |
·结构内力分配 | 第168-171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172页 |
第7章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滞回性能有限元模拟 | 第172-209页 |
·有限元模拟试件设计 | 第172-178页 |
·试件描述 | 第172-176页 |
·材料参数 | 第176-177页 |
·宏观有限元模型 | 第177页 |
·加载制度 | 第177-178页 |
·有限元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178-207页 |
·BASE试件 | 第178-182页 |
·TIW系列试件 | 第182-185页 |
·CG系列试件 | 第185-189页 |
·MPRC系列试件 | 第189-192页 |
·VL系列试件 | 第192-196页 |
·SSB系列试件 | 第196-199页 |
·DSC系列试件 | 第199-201页 |
·MSF系列试件 | 第201-204页 |
·HSR系列试件 | 第204-207页 |
·本章小结 | 第207-209页 |
第8章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 第209-230页 |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弹性设计 | 第209-217页 |
·初选截面 | 第209-211页 |
·构件设计 | 第211-217页 |
·多遇地震作用下变形验算 | 第217页 |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能力设计 | 第217-228页 |
·PSRCW结构能力设计的相关要求及内力分析 | 第217-218页 |
·钢梁的能力设计 | 第218-221页 |
·钢柱的能力设计 | 第221-223页 |
·抗剪连接件的能力设计 | 第223-224页 |
·四角钢连接的能力设计 | 第224-2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28-230页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30-235页 |
·结论 | 第230-234页 |
·试验研究 | 第230-232页 |
·抗侧刚度及塑性机构理论分析 | 第232-233页 |
·有限元模拟 | 第233页 |
·能力设计方法 | 第233-234页 |
·主要创新成果 | 第234页 |
·展望 | 第234-235页 |
参考文献 | 第235-245页 |
附录A 钢框架内力计算结果 | 第245-281页 |
附录B PSRCW 结构设计实例 | 第281-30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06-30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307-308页 |
致谢 | 第3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