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其他结构论文

新型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体系创新研究与奥运工程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6页
Contents第16-22页
第1章 绪论第22-37页
   ·研究背景第22-23页
   ·预应力钢结构的特点和发展第23-25页
     ·预应力钢结构的特点第23页
     ·预应力钢结构的发展第23-25页
   ·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的组成和特点第25-27页
     ·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的组成第25-26页
     ·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的特点第26-27页
   ·弦支穹顶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7-31页
     ·预应力钢结构优化第27-28页
     ·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优化第28-29页
     ·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静力特性及稳定分析第29-31页
     ·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及监测第31页
   ·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第31-33页
     ·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优化方面第32页
     ·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静力特性及整体稳定分析方面第32-33页
     ·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及监测方面第33页
   ·研究意义和必要性第33-34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34-35页
     ·预应力弦支穹顶节点构造及体系创新第34页
     ·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优化第34页
     ·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静力特性及稳定试验第34-35页
     ·初始缺陷对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整体稳定影响第35页
     ·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的施工模拟第35页
     ·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的施工监测及健康健康第35页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35-37页
第2章 新型大跨度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节点及体系创新与优化设计第37-62页
   ·引 言第37页
   ·大跨度钢结构体系力学特征与概念优化设计第37-38页
   ·新型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体系与网格形状的优化设计选定第38-48页
     ·环桁架的优化设计第38-39页
     ·新型弦支穹顶结构体系的优化设计第39-40页
     ·网格类型的优化设计第40-48页
   ·新型弦支穹顶结构节点和体系的创新第48-61页
     ·预应力钢结构撑杆可调节节点连接装置第49-51页
     ·V 字型径向索弦支网格穹顶第51-54页
     ·预应力钢结构组合式索撑节点连接装置第54-55页
     ·索杆弦支穹顶体系第55-58页
     ·多次预应力弦支穹顶体系第58-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3章 预应力钢结构优化设计的改进粒子群算法第62-85页
   ·引言第62-63页
   ·弦支穹顶结构单工况优化设计第63-73页
     ·改进的粒子群法数学模型第63-64页
     ·优化方法第64-66页
     ·优化步骤及程序设计第66-69页
     ·算例第69-73页
   ·弦支穹顶结构多工况优化设计第73-83页
     ·改进的粒子群法数学模型第73-75页
     ·优化方法第75-77页
     ·优化步骤及程序设计第77-80页
     ·算例第80-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4章 初始缺陷对弦支穹顶结构整体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第85-124页
   ·引 言第85页
   ·初始缺陷第85-87页
   ·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第87-89页
   ·计算分析模型第89-90页
   ·节点定位偏差的影响第90-102页
     ·考虑施工验收规范限值的节点定位偏差第90-92页
     ·考虑不同节点定位偏差的初始几何缺陷第92-96页
     ·初始几何缺陷最大值的研究第96-97页
     ·初始缺陷概率法与特征值屈曲模态法的比较第97-102页
   ·杆件初偏心的影响第102-104页
   ·索初拉力偏差的影响第104-109页
   ·材料弹性模量偏差的影响第109-112页
   ·综合考虑节点定位偏差、截面偏心、材料弹性模量偏差和索初拉力偏差的影响第112-116页
   ·考虑材料弹塑性的整体稳定分析——极限承载力分析第116-120页
   ·初始缺陷的概率法在奥运会羽毛球馆稳定分析中的应用第120-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第5章 2008 奥运会羽毛球馆新型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模型试验研究第124-174页
   ·引 言第124页
   ·结构设计方案第124-127页
   ·试验设计第127-147页
     ·模型试验目的第127页
     ·模型试验内容第127页
     ·模型设计第127-143页
     ·荷载第143-146页
     ·张拉方法第146-147页
   ·模型的验证第147-152页
     ·特征值屈曲第147-149页
     ·非线性整体稳定第149页
     ·极限承载力第149-150页
     ·索力第150页
     ·网壳节点位移第150-151页
     ·网壳杆件应力第151-152页
   ·模型的试验方法第152-160页
     ·测点布置第152-155页
     ·位移测量第155-156页
     ·内力测量第156页
     ·索撑节点摩擦力处理第156-158页
     ·材料试验第158-159页
     ·静力试验步骤第159-160页
   ·ANSYS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60-162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62-172页
     ·索力变化第162-166页
     ·竖向位移第166-167页
     ·支座水平位移第167-168页
     ·构件内力第168-170页
     ·整体失稳和破坏形态第170-172页
   ·本章小结第172-174页
第6章 2008 奥运会羽毛球馆新型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施工模拟试验研究第174-194页
   ·引 言第174页
   ·张拉过程描述第174-176页
   ·四种张拉方案的优化比选第176-185页
     ·索力比较第176-178页
     ·网壳节点位移比较第178-180页
     ·网壳杆件应力比较第180-185页
   ·模型张拉试验第185-193页
     ·网壳节点位移比较第186-188页
     ·网壳杆件应力比较第188-193页
   ·本章小结第193-194页
第7章 2008 奥运会羽毛球馆新型预应力弦支穹顶工程施工方案模拟研究第194-219页
   ·引 言第194页
   ·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第194-197页
     ·预应力张拉方法的确定第194-195页
     ·预应力张拉次序确定第195-197页
   ·张拉施工过程模拟的计算方法第197-199页
     ·分步一次加载法第197-198页
     ·单元生死法第198页
     ·张力松弛法第198页
     ·张力补偿法第198-199页
     ·索力预松弛法第199页
   ·弦支穹顶找型分析第199-200页
   ·临时支撑的处理方法第200-202页
   ·施工张拉影响因素分析第202-212页
     ·对索撑体系的影响第202-203页
     ·对上层网壳的影响第203-209页
     ·对结构安全的影响第209-212页
   ·施工仿真结果分析第212-218页
     ·索力分析第213-215页
     ·网壳杆件轴力分析第215-217页
     ·网壳节点位移分析第217-218页
   ·本章小结第218-219页
第8章 2008 奥运会羽毛球馆新型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施工及健康监控第219-236页
   ·引 言第219页
   ·监控的目的第219页
   ·监控系统的组成第219-221页
   ·测量系统第221-225页
     ·测量方法第221-222页
     ·测点布置第222-225页
   ·计算模型和方法第225-226页
   ·张拉程序和控制第226-227页
     ·张拉程序第226页
     ·张拉控制方法第226-227页
   ·监控结果与分析第227-235页
     ·索撑节点摩擦力监控第227页
     ·索力监测第227-231页
     ·竖向位移监测第231页
     ·撑杆压力监测第231-233页
     ·网壳构件内力监测第233-235页
   ·本章小结第235-236页
结论与展望第236-241页
 本文结论第236-239页
 创新点第239-240页
 研究展望第240-241页
参考文献第241-2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科研情况第250-253页
 科研获奖第250页
 已发表学术论文第250-252页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第252页
 参加科研项目第252-253页
附录第253-262页
致谢第262页

论文共2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下一篇: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滞回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