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获取环境下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基于安徽省高校科研人员调查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引言 | 第11-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 2 研究综述 | 第15-26页 |
| ·国内外开放获取研究概况 | 第15-19页 |
| ·国外开放获取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 ·我国开放获取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 ·国内外开放获取研究内容概述 | 第19-26页 |
| ·开放获取的定义研究 | 第19-21页 |
| ·开放获取的实现模式研究 | 第21-24页 |
| ·开放获取政策研究 | 第24-26页 |
| 3 国内外主要开放获取资源评述 | 第26-31页 |
| ·国外开放获取资源评述 | 第26-29页 |
| ·开放获取期刊名录 | 第26页 |
| ·开放获取知识库名录 | 第26页 |
| ·学术期刊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 | 第26页 |
| ·美国科学院院刊 | 第26页 |
| ·科学公共图书馆 | 第26-27页 |
| ·生物医学中心 | 第27页 |
| ·公共医学中心 | 第27页 |
| ·JSTOR | 第27页 |
| ·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 | 第27-28页 |
| ·NAOP | 第28页 |
| ·天体物理学学科知识库 | 第28页 |
| ·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开放获取文档 | 第28页 |
| ·学术搜索引擎 | 第28-29页 |
| ·国外其他开放获取资源 | 第29页 |
| ·国内开放获取资源评述 | 第29-31页 |
|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 | 第29页 |
| ·奇迹文库 | 第29页 |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第29-30页 |
| ·香港科大机构OA仓储 | 第30页 |
| ·博客论坛 | 第30-31页 |
| 4 开放获取对学术界的影响 | 第31-33页 |
| ·开放获取促进学术交流方式的转变 | 第31页 |
| ·开放获取有利于消除信息鸿沟 | 第31-32页 |
| ·开放获取的实质是实现科学信息的共享 | 第32-33页 |
| 5 对开放获取的认知和需求度的调查分析 | 第33-41页 |
| ·调查问卷说明 | 第33-34页 |
| ·样本的选择 | 第33页 |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3-34页 |
|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34页 |
|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第34-39页 |
| ·用户对OA资源的态度 | 第34-35页 |
| ·用户使用OA资源的若干影响因子 | 第35-38页 |
| ·用户所在单位图书馆提供的OA资源和服务 | 第38-39页 |
| ·调查问卷反映的问题 | 第39-41页 |
| ·用户的个体差异 | 第39页 |
| ·科研绩效评价体系 | 第39页 |
| ·OA出版的付费模式 | 第39-40页 |
| ·OA文献的质量问题 | 第40页 |
| ·知识产权问题 | 第40页 |
| ·图书馆对OA资源的宣传推广问题 | 第40-41页 |
| 6 解决开放获取存在问题的对策 | 第41-45页 |
| ·将OA文献纳入各科研机构的科研评价体系 | 第41页 |
| ·OA应采取多渠道经费来源运作模式 | 第41-42页 |
| ·加强对OA文献的质量控制 | 第42-43页 |
| ·妥善解决OA文献的版权保护问题 | 第43-44页 |
| ·图书馆在促进OA发展过程中应尽的努力 | 第44-45页 |
| 7 开放获取环境下图书馆应对策略 | 第45-60页 |
| ·开放获取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45-47页 |
| ·开放获取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的机遇 | 第45-46页 |
| ·开放获取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 第46-47页 |
| ·开放获取环境下图书馆应对策略 | 第47-60页 |
| ·用户对图书馆提供开放获取资源服务的建议 | 第48页 |
| ·本论文对开放获取环境下图书馆工作的建议 | 第48-60页 |
| 8 结论 | 第60-62页 |
| ·研究工作的总结 | 第60页 |
| ·本论文存在的不足 | 第60-61页 |
| ·进一步研究工作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 附录 | 第69-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