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道德教育论文

人格尊严及其实现--道德与法的双重考量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4页
引言第14-27页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4-17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4-16页
  (二) 研究意义第16-17页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第17-23页
  (一) 伦理学角度的人格尊严问题研究第18-20页
  (二) 法学角度的人格尊严问题研究第20-23页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23-25页
  (一) 研究方法第23-24页
  (二) 研究思路第24-25页
 四、论文的创新点、重点与难点第25-27页
  (一) 论文的创新点第25-26页
  (二) 论文的重点和难点第26-27页
第一章 人格尊严的语义考察及相关概念辨析第27-72页
 一、人格的概念界定第27-36页
  (一) 人格的词源第27-28页
  (二) 不同学科领域中的人格涵义第28-33页
  (三) 伦理学与法学领域中的人格概念比较第33-36页
 二、人格尊严的概念解读第36-46页
  (一) 道德意义上的人格尊严第36-39页
  (二) 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尊严第39-41页
  (三) 道德意义人格尊严与法律意义人格尊严比较第41-46页
 三、人格尊严与相关概念辨析第46-72页
  (一) 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第46-59页
  (二) 人格权与人格尊严第59-65页
  (三) 人权与人格尊严第65-72页
第二章 人格尊严的历史渊源第72-101页
 一、中国人格尊严的传统思想与实践第72-86页
  (一) 中国伦理思想史中的人格尊严第73-81页
  (二) 中国法制史中的人格尊严第81-86页
 二、西方人格尊严的传统思想与实践第86-94页
  (一) 西方伦理思想史中的人格尊严第87-91页
  (二) 西方法制史中的人格尊严第91-94页
 三、思想到制度:中西方人格尊严比较第94-101页
  (一) 相同的轨迹:等级向平等的转变第94-95页
  (二) 不同的归宿:义务与权利的关注第95-101页
第三章 人格尊严的证成第101-135页
 一、人格尊严的学理基础第101-106页
  (一) 以人为目的是人格尊严的哲学基础第102-103页
  (二) 人的社会性是人格尊严的伦理学基础第103-104页
  (三) 对自由与平等的追求是人格尊严的法学基础第104-105页
  (四) 人的自我意识和情感欲求是人格尊严的心理学基础第105-106页
 二、人格尊严的内容和主体第106-119页
  (一) 人格尊严的内容第106-110页
  (二) 人格尊严的体现第110-113页
  (三) 人格尊严的特征第113-116页
  (四) 人格尊严的主体第116-119页
 三、人格尊严的实现条件第119-127页
  (一) 人格尊严实现的内在条件第119-123页
  (二) 人格尊严实现的外部条件第123-127页
 四、人格尊严实现中的道德和法律第127-135页
  (一) 道德:人格尊严实现的前提与基础第127-130页
  (二) 法律:人格尊严实现的保障和武器第130-131页
  (三) 道德与法律在人格尊严实现中的相互作用第131-135页
第四章 人格尊严的地位和价值第135-169页
 一、个人生活视阈中的人格尊严第135-139页
  (一) 人格尊严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第135-138页
  (二) 人格尊严在个人生活中的价值第138-139页
 二、社会生活视阈中的人格尊严第139-143页
  (一) 人格尊严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第140-141页
  (二) 人格尊严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第141-143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人格尊严第143-145页
  (一) 人格尊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第143-144页
  (二) 人格尊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第144-145页
 四、人格尊严地位和价值的道德审视第145-154页
  (一) 人格尊严在道德理论中的地位第145-148页
  (二) 人格尊严在道德理论中的应然第148-150页
  (三) 人格尊严在道德理论中的必然第150-154页
 五、人格尊严地位和价值的法理审视第154-169页
  (一) 人格尊严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第154-159页
  (二) 人格尊严法律保护之应然第159-162页
  (三) 人格尊严法律保护之必然第162-169页
第五章 当代中国人格尊严实现的问题省思第169-204页
 一、当代中国人格尊严实现面临的挑战第169-175页
  (一) 市场经济对人格尊严实现的双重影响第169-171页
  (二) 改革开放对人格尊严实现的正负效应第171-173页
  (三) 科技进步对人格尊严实现的机遇和挑战第173-175页
 二、当代中国人格尊严的实现状况第175-181页
  (一) 人格尊严实现的进步趋势第175-176页
  (二) 人格尊严实现存在的问题第176-177页
  (三) 人格尊严实现的问题成因第177-181页
 三、夯实人格尊严实现的思想道德基础第181-186页
  (一) 注重思想引导,树立正确尊严观念第181-183页
  (二) 加强道德教育,营造良好尊严风尚第183-185页
  (三) 明确政治目标,消除伤害尊严隐患第185-186页
 四、完善人格尊严实现的法律制度保障第186-204页
  (一) 加强人格尊严法律保护的必要性第187-188页
  (二) 完善我国对人格尊严的立法保护第188-197页
  (三) 强化我国对人格尊严的司法保护第197-204页
结论第204-207页
参考文献第207-217页
后记第217-21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218页

论文共2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
下一篇:当代中国社会权力问题研究--基于国家—社会—个人三元框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