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现有研究的局限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论文结构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铁路客运站咽喉区进路表生成和到发线运用效用分析 | 第26-32页 |
| ·咽喉区进路表生成 | 第26-30页 |
| ·咽喉区有向图 | 第26-27页 |
| ·交叉渡线和道岔节点的转向权重 | 第27-29页 |
| ·迂回进路和八字形进路特征 | 第29页 |
| ·咽喉区进路表生成方法 | 第29-30页 |
| ·铁路客运站到发线运用效用分析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铁路客运站到发线运用和接发车作业进路排列综合优化 | 第32-50页 |
| ·到发线运用与接发车作业进路排列综合优化问题分析 | 第32-33页 |
| ·到发线运用与接发车作业进路排列综合优化模型 | 第33-38页 |
| ·符号定义 | 第33-34页 |
| ·约束条件 | 第34-36页 |
| ·优化模型 | 第36-38页 |
| ·基于极大列车进路方案K剔除邻域的模拟退火算法 | 第38-43页 |
| ·极大列车进路方案 | 第39-40页 |
| ·极大列车进路方案k剔除邻域 | 第40-41页 |
| ·模拟退火计划表设计 | 第41-42页 |
| ·模拟退火算法 | 第42-43页 |
| ·算例分析 | 第43-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铁路客运站列车过站径路优化 | 第50-73页 |
| ·铁路客运站列车过站径路问题分析 | 第50-51页 |
| ·铁路客运站列车过站径路优化模型 | 第51-56页 |
| ·符号定义 | 第51页 |
| ·约束条件 | 第51-53页 |
| ·优化模型 | 第53-56页 |
| ·基于极大列车过站径路方案K剔除邻域的模拟退火算法 | 第56-60页 |
| ·极大列车过站径路方案 | 第56-57页 |
| ·极大列车过站径路方案k剔除邻域 | 第57-58页 |
| ·模拟退火计划表设计 | 第58-59页 |
| ·模拟退火算法 | 第59-60页 |
| ·算例分析 | 第6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五章 铁路客运站列车过站径路与调机运用整体优化 | 第73-105页 |
| ·铁路客运站调机运用优化问题分析 | 第73-74页 |
| ·影响车底出入库时间的相关因素 | 第74-75页 |
| ·列车过站径路与调机运用整体优化问题分析 | 第75-77页 |
| ·铁路客运站列车过站径路与调机运用整体优化模型 | 第77-87页 |
| ·符号定义 | 第77-78页 |
| ·约束条件 | 第78-83页 |
| ·优化模型 | 第83-87页 |
| ·模拟退火算法 | 第87-90页 |
| ·解的形式 | 第87-88页 |
| ·解的邻域结构 | 第88-89页 |
| ·模拟退火计划表设计 | 第89页 |
| ·模拟退火算法 | 第89-90页 |
| ·算例分析 | 第90-10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0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8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 第105-107页 |
| ·展望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07-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5页 |
| 致谢 | 第115-11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16-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