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化学技术论文

基于微流控芯片和短毛细管的DNA片段快速电泳分离系统的研究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55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DNA片段分离机理第16-20页
  §1.2.1 DNA分子筛分理论第16-18页
  §1.2.2 筛分分端选择第18-20页
 §1.3 常规毛细管电泳DNA分离第20-21页
 §1.4 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DNA快速分离第21-31页
 §1.5 基于短毛细管的DNA快速电泳分离第31-36页
 §1.6 微流控芯片商品化DNA分析系统第36-42页
  §1.6.1 LIF检测系统第37-40页
  §1.6.2 其它光学检测系统第40-42页
 §1.7 小结第42页
 §1.8 参考文献第42-55页
第二章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微流控芯片DNA分析仪的研制第55-79页
 §2.1 引言第55-56页
 §2.2 实验部分第56-65页
  §2.2.1 实验试剂及材料第56-57页
  §2.2.2 仪器装置第57-59页
  §2.2.3 微流控芯片加工第59-61页
  §2.2.4 一体化芯片的加工第61-63页
  §2.2.5 DNA分离芯片预处理第63-64页
  §2.2.6 实验操作第64-65页
 § 2.3 结果与讨论第65-75页
  §2.3.1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第65-66页
  §2.3.2 芯片定位系统第66-67页
  §2.3.3 分析性彪能第67-69页
  §2.3.4 DNA片段的分离第69-74页
   §2.3.4.1 有效分离距离的选择第69-72页
   §2.3.4.2 筛分介质的选择第72-74页
  §2.3.5 氨基酸的分离第74-75页
 §2.4结论第75-76页
 §2.5参考文献第76-79页
第三章 基于短毛细管的DNA快速电泳分离系统的研究第79-109页
 §3.1 引言第79-80页
 §3.2 实验部分第80-88页
  §3.2.1 实验试剂能材料第80-81页
  §3.2.2 仪器装置第81-87页
   §3.2.2.1 短毛细管DNA快速电泳分离系统第81-82页
   §3.2.2.2 缺口管阵列试样引入系统第82-84页
   §3.2.2.3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第84-86页
   §3.2.2.4 毛细管定位装置的加工第86页
   §3.2.2.5 毛细管预处理第86-87页
  §3.2.3 实验步骤第87-8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8-104页
  §3.3.1 设计思想第88-89页
  §3.3.2 取样探针进口端形状的选择第89页
  §3.3.3 毛细管内径的选择第89-91页
  §3.3.4 皮升级试样引入方法第91-95页
  §3.3.5 筛分介质的优化第95-96页
  §3.3.6 分离场强的优化第96-99页
  §3.3.7 毛细管有效分离距离的的优化第99-100页
  §3.3.8 系统分析性能第100-104页
 §3.4 结论第104页
 §3.5 参考文献第104-109页
第四章 一种简单的毛细管尖端加工技术及其在高速毛细管电泳和电喷雾质谱中的应用第109-131页
 §4.1 引言第109-112页
 §4.2 实验部分第112-115页
  §4.2.1 实验试剂及材料第112-113页
  §4.2.2 毛细管尖端加工装置第113-114页
  §4.2.3 毛细管尖端的加工第114-115页
  §4.2.4 高速毛细管电泳系统第11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15-127页
  §4.3.1 设计思想第115-116页
  §4.3.2 毛细管进行运动的解释第116-117页
  §4.3.3 毛细管尖端截面的加工第117-119页
  §4.3.4 毛细管尖端角度的控制第119-120页
  §4.3.5 磨尖毛细管在高速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第120-124页
  §4.3.6 磨尖毛细管在电喷雾质谱中的应用第124-127页
 §4.4 结论第127页
 §4.5 参考文献第127-131页
附录第131-132页
 作者简历第131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翅土白蚁体内纤维素酶编码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下一篇: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生后小鼠卵巢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谱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