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研究创新点 | 第13-14页 |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背景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国际背景 | 第15-17页 |
一 世界分为两大阵营 | 第15-16页 |
二 中国与美、苏两国关系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国内背景 | 第17-21页 |
一 抗美援朝运动决策的艰难曲折 | 第17-19页 |
二 各群体对抗美援朝的不同态度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主要方式 | 第21-35页 |
第一节 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 | 第21-24页 |
一 对志愿军进行国际主义教育 | 第21-22页 |
二 对群众进行综合教育 | 第22-23页 |
三 对战俘进行拥护和平反对战争教育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式 | 第24-35页 |
一 运动开展 | 第24-26页 |
二 载体使用 | 第26-30页 |
三 保障提供 | 第30-32页 |
四 人际动员 | 第32-35页 |
第三章 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 | 第35-45页 |
第一节 坚持群众性 | 第35-37页 |
一 广泛覆盖工作对象 | 第35-36页 |
二 充分调动依靠对象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注重渗透性 | 第37-39页 |
一 注重在业务工作中的渗透 | 第37-38页 |
二 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掌握灵活性 | 第39-41页 |
一 综合把握工作目标 | 第39-40页 |
二 灵活运用工作方法 | 第40-41页 |
第四节 把握时机性 | 第41-43页 |
一 充分利用纪念活动 | 第41-42页 |
二 恰当选择最佳节点 | 第42-43页 |
第五节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