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

现代汉语话题结构的认知语用研究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32页
   ·本文的研究对象第16-18页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启示第18-20页
   ·本文的研究角度及目标第20-23页
     ·理论框架第20-22页
     ·研究目标第22页
     ·研究方法第22-23页
   ·研究资源基础第23-30页
     ·语料来源第23-25页
     ·转写与标注第25-26页
     ·标注参数第26-29页
     ·统计工具与方法第29-30页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2章 话题与话题结构第32-74页
   ·话题第32-43页
     ·话题定义第32-36页
     ·话题地位第36-39页
     ·本文的话题定义第39-43页
   ·话题结构第43-60页
     ·左偏置结构第46-47页
     ·话题化结构第47-54页
     ·汉语式话题结构第54-59页
     ·话题链第59-60页
   ·话题与话题结构相关研究第60-65页
     ·话题特征第60-63页
     ·话题功能第63-65页
   ·相关信息统计第65-71页
   ·本章小结第71-74页
第3章 话题结构在会话中的信息特征第74-112页
   ·信息类别第74-92页
     ·信息切分第74-76页
     ·已知性等级第76-84页
     ·熟悉度量表第84-89页
     ·本研究的信息分类框架第89-92页
   ·话题信息特征第92-104页
     ·话题信息认知状态分布总况第92-95页
     ·三类话题结构比较第95-98页
     ·信息认知状态对应话题表现形式第98-104页
   ·话题接续第104-109页
     ·话题接续状态第104-105页
     ·话题接续表现形式第105-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2页
第4章 话题结构的话语功能第112-134页
   ·相关研究第112-117页
     ·Prince的研究第113-114页
     ·Netz & Kuzar的研究第114-117页
   ·话语结构第117-122页
     ·起始话步与维持话步第117-119页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119-122页
   ·话语内容第122-131页
     ·对比第122-125页
     ·相似第125-126页
     ·包含第126-129页
     ·总结第129-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4页
第5章 话题结构的语用分析第134-162页
   ·认知语用动因—凸显第134-143页
     ·信息强度第136-139页
     ·信息量第139-143页
   ·话题结构与互动策略第143-153页
     ·会话支架第143-147页
     ·柔性会话控制第147-153页
   ·话题结构与礼貌策略第153-159页
     ·间接回避第154-155页
     ·表达敏感议题第155-157页
     ·避免争议第157-158页
     ·委婉异议第158-159页
   ·本章小结第159-162页
第6章 话题结构的认知阐释第162-178页
   ·参照点图式第162-167页
     ·参照点第162-163页
     ·话题结构的参照点图式第163-167页
   ·话题结构各类别的认知分析第167-174页
     ·话题化结构与左偏置结构的认知对比分析第167-170页
     ·汉语式话题结构的认知分析第170-172页
     ·话题链的认知分析第172-174页
   ·会话推进中的话题结构动态认知第174-177页
   ·本章小结第177-178页
第7章 结语第178-184页
   ·本文所做的基本研究工作和基本结论第178-180页
   ·本文的主要创新第180-181页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81页
   ·未来的研究展望第181-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94页
附录第194-196页
作者简历第19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196页

论文共1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元语言否定的认知语用研究
下一篇:唐代后期政治与士风文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