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1-15页 |
| 1.2.1 煤气化技术发展现状 | 第11页 |
| 1.2.2 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工艺 | 第11-12页 |
| 1.2.3 气流床煤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12-15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过程流动反应模型 | 第16-32页 |
| 2.1 CFD模型建立 | 第16-27页 |
| 2.1.1 连续相控制方程组 | 第16-17页 |
| 2.1.2 气相湍流流动模型 | 第17-18页 |
| 2.1.3 离散相模型 | 第18-22页 |
| 2.1.4 P1辐射模型 | 第22页 |
| 2.1.5 气化反应模型 | 第22-27页 |
| 2.2 模拟对象及网格划分 | 第27-28页 |
| 2.2.1 模拟对象 | 第27页 |
| 2.2.2 计算域及网格划分 | 第27-28页 |
| 2.3 边界条件及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 2.3.1 边界条件 | 第28页 |
| 2.3.2 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 2.4 模拟工况及气化工艺评价指标 | 第29-30页 |
| 2.4.1 模拟工况 | 第29-30页 |
| 2.4.2 气化工艺评价指标 | 第3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3章 模型验证与流动反应过程分析 | 第32-44页 |
| 3.1 网格无关性 | 第32页 |
| 3.2 模型验证 | 第32-33页 |
| 3.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3-43页 |
| 3.3.1 流动特性 | 第33-35页 |
| 3.3.2 温度分布 | 第35-37页 |
| 3.3.3 组分分布 | 第37-43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工艺条件对气化过程的影响 | 第44-58页 |
| 4.1 氧煤比 | 第44-47页 |
| 4.1.1 对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 4.1.2 对温度的影响 | 第45页 |
| 4.1.3 对出口气相组分浓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 4.1.4 对气化效率及有效产气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 4.2 水煤比 | 第47-50页 |
| 4.2.1 对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 4.2.2 对温度的影响 | 第48页 |
| 4.2.3 对出口气相组分浓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 4.2.4 对气化效率及有效产气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 4.3 煤粉粒径 | 第50-52页 |
| 4.3.1 对出口气相组分浓度的影响 | 第51页 |
| 4.3.2 对气化效率和有效产气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 4.4 气化压力 | 第52-53页 |
| 4.5 二段给煤比 | 第53-54页 |
| 4.5.1 对出口组分浓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 4.5.2 对气化效率及有效产气率的影响 | 第54页 |
| 4.6 气化负荷 | 第54-57页 |
| 4.6.1 对出口气相温度及组分浓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 4.6.2 对气化效率及有效产气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5.1 结论 | 第58页 |
| 5.2 工作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