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45页 |
第一节 青春期情绪及情绪调节的特点 | 第17-19页 |
1 情绪的定义 | 第17页 |
2 青春期情绪发展的特点 | 第17-18页 |
3 情绪调节的定义 | 第18页 |
4 青春期情绪调节的特点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青春期情绪问题的典型代表——焦虑 | 第19-23页 |
1 焦虑的定义 | 第19-21页 |
2 特质焦虑青少年的情绪反应性特征 | 第21-22页 |
3 特质焦虑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能力特征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特质焦虑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特点 | 第23-37页 |
1 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定义 | 第23-24页 |
2 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理论模型 | 第24-29页 |
3 情绪调节策略的分类 | 第29-33页 |
4 在不同强度负性情境中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研究现状 | 第33-36页 |
5 特质焦虑青少年在单一情境中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 | 第36-37页 |
第四节 影响特质焦虑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因素 | 第37-45页 |
1 情绪可控性信念对特质焦虑青少年策略选择的影响 | 第37-41页 |
2 情绪调节效能感对特质焦虑青少年策略选择的影响 | 第41-45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 | 第45-51页 |
1 拟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5-46页 |
2 研究思路 | 第46-49页 |
3 研究意义 | 第49-51页 |
第三章 以往情绪调节策略选择模式在青少年中的适用性 | 第51-69页 |
引言 | 第51-54页 |
研究1a 在低强度负性情境中认知重评和回避策略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应 | 第54-63页 |
1 方法 | 第54-58页 |
2 结果 | 第58-60页 |
3 讨论 | 第60-62页 |
4 结论 | 第62-63页 |
研究1b 在高强度负性情境中认知重评和回避策略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应 | 第63-69页 |
1 方法 | 第63-65页 |
2 结果 | 第65-67页 |
3 讨论 | 第67-68页 |
4 结论 | 第68-69页 |
第四章 在高低强度负性情境中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模式 | 第69-87页 |
研究2 在实验室情境中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 | 第69-78页 |
1 引言 | 第69-70页 |
2 方法 | 第70-73页 |
3 结果 | 第73-75页 |
4 讨论 | 第75-77页 |
5 结论 | 第77-78页 |
研究3 在日常情境中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模式 | 第78-87页 |
1 引言 | 第78-79页 |
2 方法 | 第79-81页 |
3 结果 | 第81-83页 |
4 讨论 | 第83-86页 |
5 结论 | 第86-87页 |
第五章 影响特质焦虑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因素 | 第87-117页 |
研究4 情绪可控性信念和情绪调节效能感在焦虑和策略选择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87-99页 |
1 引言 | 第87-89页 |
2 方法 | 第89-92页 |
3 结果 | 第92-96页 |
4 讨论 | 第96-98页 |
5 结论 | 第98-99页 |
研究5 材料诱发情绪可控性信念对策略选择的影响 | 第99-109页 |
1 引言 | 第99-100页 |
2 方法 | 第100-104页 |
3 结果 | 第104-106页 |
4 讨论 | 第106-108页 |
5 结论 | 第108-109页 |
研究6 材料诱发情绪调节效能感对策略选择的影响 | 第109-117页 |
1 引言 | 第109-110页 |
2 方法 | 第110-113页 |
3 结果 | 第113-115页 |
4 讨论 | 第115-116页 |
5 结论 | 第116-117页 |
第六章 综合讨论 | 第117-127页 |
第一节 特质焦虑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综合讨论 | 第117-123页 |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3-124页 |
第三节 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 第124-126页 |
第四节 总结论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50页 |
附录 | 第150-155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5-158页 |
后记 | 第158-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