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引言:研究对象、研究综述与研究设想 | 第7-13页 |
第一章 《中国现代小说史》与中国现代文学 | 第13-63页 |
第一节 《中国现代小说史》“前史” | 第13-22页 |
第二节 夏志清与英美文学批评的理论渊源 | 第22-35页 |
第三节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文学史建构 | 第35-46页 |
第四节 夏志清与普实克、司马长风的论争 | 第46-57页 |
第五节 《中国现代小说史》与“重写文学史” | 第57-63页 |
第二章 现代性的追求与都市文化的重构 | 第63-105页 |
第一节 现代性的追求 | 第63-72页 |
第二节 浪漫的“颓废”与浪漫的“左翼” | 第72-79页 |
第三节 “鲁迅作品的黑暗面”与“铁屋中的呐喊” | 第79-88页 |
第四节 《上海摩登》与都市文化想象 | 第88-105页 |
第三章 现代性·文学谱系·史学想象 | 第105-129页 |
第一节 “被压抑的现代性”与现代文学的“起源” | 第105-114页 |
第二节 丑怪与鬼魅:在写实与启蒙之外 | 第114-119页 |
第三节 文学的政治学:小说中国·历史想象·文学谱系 | 第119-129页 |
第四章 张爱玲“三家”观 | 第129-141页 |
第一节 夏志清与张爱玲的“道德”文章 | 第129-133页 |
第二节 都市文化语境中的张爱玲 | 第133-136页 |
第三节 “落地的麦子不死” | 第136-141页 |
结语 | 第141-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59-160页 |
后记 | 第160-161页 |
论文摘要 | 第161-165页 |
ABSTRACT | 第165-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