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绪论 | 第7-2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7-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23页 |
三、论文要解决的问题 | 第23-25页 |
第一章 涓涓溪流的清纯美 | 第25-66页 |
第一节 唯美的选择 | 第29-36页 |
一、童年的向往 | 第30-35页 |
二、对爱与美的不懈追求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生也有涯而艺无涯:艺术之美 | 第36-54页 |
一、艺术至上的形象——执着美 | 第36-45页 |
二、南国社——波希米亚人式的流浪美 | 第45-54页 |
第三节 爱情的本性与本相——灵肉一致的爱情追求 | 第54-66页 |
一、杜鹃啼血只为爱:悲情之美 | 第55-58页 |
二、爱情的另一张脸谱——私奔情结 | 第58-63页 |
三、对爱情与婚姻的质疑 | 第63-66页 |
第二章 革命激流中的平静之美 | 第66-123页 |
第一节 唯美的另一种路向:从《我们的自己批判》说起 | 第68-81页 |
一、唯美向现实倾斜的萌芽 | 第74-76页 |
二、政治意识形态内的唯美纠葛 | 第76-81页 |
第二节 被革命所压抑的唯美叙事 | 第81-98页 |
一、爱国热情与唯美深情 | 第83-93页 |
二、革命浪漫的诗化之美 | 第93-98页 |
第三节 唯美路程的历史探寻——三位一体的历史剧 | 第98-116页 |
一、与卞之琳《断章》的立体美比较 | 第98-104页 |
二、戏曲的改编——回归爱与美的叙事 | 第104-109页 |
三、被压抑的唯美——《谢瑶环》的历史命运 | 第109-116页 |
第四节 唯美的另一种呈现——侠骨柔肠之美 | 第116-123页 |
一、英雄主义情结 | 第116-119页 |
二、对工人阶级的大爱与深情 | 第119-123页 |
第三章 绚丽之后的淡定美 | 第123-159页 |
第一节 曲折隐晦的唯美 | 第125-130页 |
一、唯美的质疑与坚持——重提《我们的自己批判》 | 第126-128页 |
二、痛定思痛的再认识——1957 年反右斗争中的自省 | 第128-130页 |
第二节 无为有处有还无:婚姻的残缺美 | 第130-144页 |
一、婚姻的破碎与家庭的不完满 | 第130-133页 |
二、艺术与爱情的幻灭与永升 | 第133-144页 |
第三节 人生的淡定与顿悟:生活点滴之美 | 第144-159页 |
一、生活之真实美 | 第144-153页 |
二、美的永生——以《白蛇传》为例 | 第153-159页 |
结语:田汉的历史定位——唯美的爱国艺术家 | 第159-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72-173页 |
后记 | 第173-175页 |
摘要 | 第175-178页 |
ABSTRACT | 第178-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