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9-3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 联盟形成研究 | 第22-26页 |
1.3.1 联盟结构生成 | 第22-23页 |
1.3.2 重叠联盟结构生成 | 第23-25页 |
1.3.3 效用分配 | 第25-26页 |
1.4 课题来源、目的与意义 | 第26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26页 |
1.4.2 目的与意义 | 第26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论文组织结构 | 第26-29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7页 |
1.5.3 论文组织安排 | 第27-2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2 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联盟结构生成 | 第30-53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智能优化算法 | 第30-37页 |
2.2.1 蚁群算法 | 第31-32页 |
2.2.2 遗传算法 | 第32-33页 |
2.2.3 粒子群算法 | 第33-35页 |
2.2.4 差分进化算法 | 第35-37页 |
2.3 非重叠联盟结构生成算法 | 第37-43页 |
2.3.1 基于蚁群算法的联盟结构生成 | 第37-40页 |
2.3.2 基于遗传算法的联盟结构生成 | 第40-41页 |
2.3.3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联盟结构生成 | 第41-42页 |
2.3.4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联盟结构生成 | 第42-43页 |
2.4 重叠联盟结构生成算法 | 第43-52页 |
2.4.1 无编码修正的联盟结构生成 | 第43-46页 |
2.4.2 有编码修正的联盟结构生成 | 第46-5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3 基于差分进化和编码修正的重叠联盟结构生成 | 第53-69页 |
3.1 引言 | 第53-54页 |
3.2 相关工作分析 | 第54-55页 |
3.3 重叠联盟结构生成问题 | 第55-56页 |
3.4 重叠联盟结构生成算法 | 第56-61页 |
3.4.1 差分进化 | 第56页 |
3.4.2 三维整数编码 | 第56-57页 |
3.4.3 编码修正 | 第57-60页 |
3.4.4 算法描述 | 第60-61页 |
3.5 对比实验与分析 | 第61-68页 |
3.5.1 agent个数的影响 | 第62-64页 |
3.5.2 任务个数的影响 | 第64-66页 |
3.5.3 资源种数的影响 | 第66-6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4 面向并发多任务的重叠联盟效用分配策略 | 第69-83页 |
4.1 引言 | 第69-70页 |
4.2 相关工作的分析 | 第70-72页 |
4.3 相关概念的描述 | 第72-74页 |
4.4 效用分配策略 | 第74-80页 |
4.4.1 任务分派 | 第75-78页 |
4.4.2 效用分配 | 第78-79页 |
4.4.3 效用非减条件 | 第79-80页 |
4.5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80-8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5 基于重叠联盟与NSGA-Ⅱ的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算法 | 第83-99页 |
5.1 引言 | 第83-84页 |
5.2 相关工作 | 第84-85页 |
5.3 虚拟企业伙伴选择问题的数学模型 | 第85-88页 |
5.3.1 数学模型 | 第85-86页 |
5.3.2 模型分析 | 第86-88页 |
5.4 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 第88-91页 |
5.4.1 快速非支配排序 | 第88-89页 |
5.4.2 拥挤度计算 | 第89-90页 |
5.4.3 拥挤度比较算子 | 第90-91页 |
5.4.4 NSGA-Ⅱ算法主流程 | 第91页 |
5.5 基于NSGA-Ⅱ求解虚拟企业伙伴选择 | 第91-93页 |
5.5.1 染色体编码 | 第91-92页 |
5.5.2 基于NSGA-Ⅱ求解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算法 | 第92-93页 |
5.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3-9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2页 |
6.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 第99-100页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