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区划安全测度研究
提要 | 第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致因因素分析 | 第21-32页 |
·二次交通事故 | 第21-22页 |
·二次交通事故的分类 | 第22页 |
·二次交通事故的形式 | 第22-23页 |
·致因因素 | 第23-25页 |
·人因因素 | 第24页 |
·车辆因素 | 第24页 |
·道路与环境因素 | 第24页 |
·管理因素 | 第24-25页 |
·致因因素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25-31页 |
·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25-27页 |
·初始值和常值的确定 | 第27-28页 |
·系统动力学仿真 | 第28-30页 |
·因素重要度分析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路段交通特性 | 第32-56页 |
·人员行为特性 | 第32-37页 |
·驾驶员行为特性 | 第32-34页 |
·交通警察行为特性 | 第34-35页 |
·其他人员行为特性 | 第35-37页 |
·车辆速度特性 | 第37-51页 |
·数据采集设备 | 第37-39页 |
·单车道封闭事故现场 | 第39-44页 |
·双车道封闭事故现场 | 第44-51页 |
·交通流干扰特性 | 第51-55页 |
·车头时距 | 第51-53页 |
·合流模型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路段限速控制 | 第56-75页 |
·交通事故现场路段区域划分 | 第56-59页 |
·警告区 | 第56-57页 |
·合流区 | 第57-58页 |
·缓冲区 | 第58页 |
·事故区 | 第58页 |
·分流区 | 第58-59页 |
·终止区 | 第59页 |
·限速值计算模型 | 第59-67页 |
·算法原理 | 第59-62页 |
·信息量度量 | 第62-65页 |
·合流区限速值 | 第65-66页 |
·警告区限速值 | 第66-67页 |
·限速值辅助决策系统 | 第67页 |
·限速控制方案 | 第67-69页 |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限速方案 | 第67-68页 |
·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限速方案 | 第68页 |
·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限速方案 | 第68-69页 |
·限速控制方案仿真 | 第69-73页 |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限速方案仿真 | 第70-71页 |
·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限速方案仿真 | 第71-72页 |
·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限速方案仿真 | 第72-73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3页 |
·小结 | 第73-75页 |
第5章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安全标志设置 | 第75-98页 |
·标志设置参数 | 第76-79页 |
·读取距离 | 第76页 |
·反应距离 | 第76-77页 |
·行动距离 | 第77页 |
·视认距离 | 第77-78页 |
·消失距离 | 第78-79页 |
·读完点到标志距离 | 第79页 |
·标志设置位置 | 第79-81页 |
·前置距离 | 第79-80页 |
·重复间距 | 第80-81页 |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标志设置 | 第81-83页 |
·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标志设置 | 第83-86页 |
·单车道封闭事故现场 | 第83-85页 |
·双车道封闭事故现场 | 第85-86页 |
·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标志设置 | 第86-92页 |
·单车道封闭事故现场 | 第87-88页 |
·双车道封闭事故现场 | 第88-90页 |
·三车道封闭事故现场 | 第90-92页 |
·简易程序处理的事故现场标志设置 | 第92-93页 |
·其他安全设施 | 第93-94页 |
·固定可变信息情报板 | 第93-94页 |
·车载可变信息情报板 | 第94页 |
·被动防护装置 | 第94页 |
·特殊条件下交通事故现场的处置 | 第94-97页 |
·全车道封闭的事故现场 | 第94-96页 |
·特殊路段的事故现场 | 第96-97页 |
·特殊气候条件下的事故现场 | 第97页 |
·夜间的事故现场 | 第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8-101页 |
·全文总结 | 第98-99页 |
·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摘要 | 第109-111页 |
ABSTRACT | 第111-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