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法律语言学论文

模糊的法律语言与司法应对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7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5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7页
        1.2.3 总体评价第17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8-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页
        1.4.2 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 模糊法律语言的概述第19-26页
    2.1 模糊法律语言的界定第19-22页
        2.1.1 一个典型案例第19-20页
        2.1.2 模糊法律语言的界定第20-22页
    2.2 模糊法律语言引发的社会效果第22-25页
        2.2.1 模糊法律语言引发的消极效果第22-24页
        2.2.2 模糊法律语言引发的积极效果第24-25页
    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模糊法律语言的形成第26-34页
    3.1 模糊法律语言的形成原因第26-30页
        3.1.1 客观原因第26-27页
        3.1.2 主观原因第27-30页
    3.2 法官任职机制对模糊法律语言的作用第30-32页
        3.2.1 法官的经验发挥作用的方式第30-32页
        3.2.2 法官的任免与考核制度的作用第32页
    小结第32-34页
第4章 法官应对模糊法律语言的传统路径第34-42页
    4.1 文义解释与模糊法律语言第34-35页
        4.1.1 文义解释的正当性第34-35页
        4.1.2 文义解释的局限性第35页
    4.2 体系解释与模糊法律语言第35-37页
    4.3 历史解释与模糊法律语言第37-39页
        4.3.1 历史解释的正当性第37-38页
        4.3.2 历史解释的局限性第38-39页
    4.4 目的解释与模糊法律语言第39-40页
    4.5 传统解释方法的运用第40页
    小结第40-42页
第5章 法经济学视角下模糊法律语言的司法应对第42-48页
    5.1 法经济学分析方法的优势第42-43页
    5.2 单一所有人分析法第43-44页
    5.3 法官注重判决后果及激励分析第44-45页
    5.4 判决书的表述技巧第45-47页
    小结第47-4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化背景下定密管理研究
下一篇:山东省住房保障精准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