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 第13-14页 |
1.2.2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 第14-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框架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框架 | 第17-19页 |
1.4 研究创新性 | 第19-20页 |
第2章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1 社会责任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1.1 社会责任的定义 | 第20页 |
2.1.2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概述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信息不对称和信号传递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2-23页 |
2.2.3 股权结构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第3章 浙江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4-32页 |
3.1 浙江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 | 第24-28页 |
3.1.1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分析 | 第24-25页 |
3.1.2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行业分析 | 第25-26页 |
3.1.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地区分析 | 第26-27页 |
3.1.4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分析 | 第27-28页 |
3.2 浙江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3.2.1 披露水平差异较大,缺乏法律规范和监督机制 | 第28-30页 |
3.2.2 缺乏社会责任信息主动披露意识 | 第30-31页 |
3.2.3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充分 | 第31-32页 |
第4章 浙江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 第32-42页 |
4.1 样本筛选以及数据来源 | 第32页 |
4.1.1 样本筛选 | 第32页 |
4.1.2 数据来源 | 第32页 |
4.2 变量设计 | 第32-34页 |
4.2.1 因变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 | 第32-33页 |
4.2.2 自变量—社会环境、股权结构 | 第33页 |
4.2.3 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上市地点、行业性质 | 第33-34页 |
4.3 研究假设 | 第34-36页 |
4.3.1 社会环境变量 | 第34-35页 |
4.3.2 股权结构变量 | 第35-36页 |
4.4 模型设计 | 第36页 |
4.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6-42页 |
4.5.1 描述性研究 | 第36-37页 |
4.5.2 相关性分析研究 | 第37-38页 |
4.5.3 回归分析 | 第38-40页 |
4.5.4 稳健性检验 | 第40-42页 |
第5章 ZT和LY的案例分析 | 第42-53页 |
5.1 案例企业概况 | 第42-43页 |
5.1.1 公司概况 | 第42-43页 |
5.2 公司所处地区经济以及区域文化比较 | 第43-46页 |
5.2.1 公司所处地区经济比较 | 第43-44页 |
5.2.2 公司所处地区区域文化比较 | 第44-46页 |
5.3 公司股权结构比较 | 第46-53页 |
5.3.1 ZT股权集中度和LY股权集中度比较 | 第46-51页 |
5.3.2 ZT与LY股权制衡度对比 | 第51-53页 |
第6章 结论、建议及局限性 | 第53-5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6.2 加强浙江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建议 | 第54-56页 |
6.2.1 地方GDP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两手抓 | 第54-55页 |
6.2.2 正确对待“区域文化”,培养社会责任企业文化 | 第55页 |
6.2.3 改善股权结构,完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机制 | 第55-56页 |
6.3 研究局限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