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泵论文--各种用途论文

基于微流控系统压电微泵最优化结构的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符号说明第15-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8页
    1.2 微泵的种类及特性第18-20页
    1.3 压电型微泵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第20-27页
        1.3.1 压电型微泵的国外发展状况第20-25页
        1.3.2 压电型微泵的国内发展状况第25-27页
    1.4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第27页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压电振子结构特性和驱动机理第29-45页
    2.1 压电振子结构及驱动原理分析第29-35页
        2.1.1 压电振子的组成结构第29-30页
        2.1.2 压电振子的振动形态第30-31页
        2.1.3 压电振子与泵体的固结类型第31页
        2.1.4 压电振子的振动机理模型第31-35页
    2.2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压电振子优化设计第35-43页
        2.2.1 有限元建模及网格划分第35-37页
        2.2.2 压电振子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第37-43页
    2.3 结论第43-45页
第三章 基于单腔及双腔压电微泵结构的优化设计第45-73页
    3.1 单向微阀材料及结构的选用第45-56页
        3.1.1 单向微阀材料选用第45-46页
        3.1.2 单向微阀结构选用第46-51页
        3.1.3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微阀的结构优化研究第51-56页
    3.2 单腔及双腔泵体的压电微泵理论研究及设计第56-62页
        3.2.1 单腔型压电微泵优化设计第56-57页
        3.2.2 双腔型压电微泵优化设计第57-62页
    3.3 单腔及双腔压电微泵的组装第62-64页
        3.3.1 压电振子的加工第62-63页
        3.3.2 阀体的加工第63页
        3.3.3 压电型微泵阀盖、垫片、泵体的加工第63-64页
        3.3.4 压电型微泵的装配第64页
    3.4 压电微泵的性能及优化实验研究第64-71页
        3.4.1 压电微泵的实验台的构建第65页
        3.4.2 阀体厚度、直径对微泵输出性能的研究第65-67页
        3.4.3 泵腔高度对微泵输出性能的研究第67-69页
        3.4.4 进出口直径对微泵输出性能的研究第69页
        3.4.5 阀孔直径对微泵输出性能的研究第69-70页
        3.4.6 出口阀处凸台高度对微泵输出性能的研究第70-71页
    3.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四章 单腔及双腔压电微泵的实验研究第73-79页
    4.1 单腔型压电微泵的性能研究第73-74页
    4.2 双腔型压电微泵的性能实验研究第74-77页
        4.2.1 双腔串联型压电微泵的性能研究第74-76页
        4.2.2 双腔并联型压电微泵的性能研究第76-77页
    4.3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五章 单双腔压电微泵针对不同粘度流体的实际应用第79-89页
    5.1 具有粘性的不可压缩液体的理论研究第79-80页
        5.1.1 液体的粘度特性第79页
        5.1.2 液体粘性对微泵性能的影响第79-80页
    5.2 对不同粘度的流体进行有限元模拟第80-84页
        5.2.1 FLUENT参数模拟设置第80-81页
        5.2.2 对不同粘度的液体进行有限元模拟的结果第81-84页
    5.3 三种类型压电微泵输送不同粘度液体的实验研究第84-88页
        5.3.1 实验液体的选用第84-85页
        5.3.2 单腔型压电微泵输送不同粘度液体的性能研究第85-86页
        5.3.3 双腔串联型压电微泵输送不同粘度液体的性能研究第86-87页
        5.3.4 双腔并联型压电微泵输送不同粘度液体的性能研究第87-88页
    5.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89-91页
    6.1 研究结论第89-90页
    6.2 研究创新第90页
    6.3 研究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致谢第95-97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7-99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99-100页
附件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智能物料输送系统的感知互联互通技术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低速大转矩滚筒驱动用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