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6页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6-7页 |
1.2.1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第6-7页 |
1.2.2 高中生物教学的客观需要 | 第7页 |
1.2.3 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7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7-8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7-8页 |
1.3.3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4 课题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1.4.1 案例分析法 | 第8页 |
1.4.2 实验比较法 | 第8页 |
1.4.3 问卷调查法 | 第8页 |
1.4.4 文献研究法 | 第8-10页 |
第二章 问题教学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 | 第10-16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3 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2.3.1 问题 | 第11-12页 |
2.3.2 问题教学法 | 第12-13页 |
2.4 问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2.4.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13页 |
2.4.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3页 |
2.4.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3-14页 |
2.4.4 元认知理论 | 第14页 |
2.5 问题教学的显著特点 | 第14-16页 |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课堂问题教学的实施步骤 | 第16-27页 |
3.1 创设问题情境 | 第16-21页 |
3.1.1 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 第16-18页 |
3.1.2 创设问题情境的来源 | 第18-21页 |
3.2 提出问题 | 第21-22页 |
3.3 解决问题 | 第22-25页 |
3.3.1 问题的解决遵循的原则 | 第23页 |
3.3.2 问题解决的方法 | 第23-25页 |
3.3.3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第25页 |
3.4 巩固深化 | 第25-27页 |
第四章 高中生物学课堂问题教学的案例设计 | 第27-60页 |
4.1 实验组织与设计 | 第27-28页 |
4.1.1 实验对象与内容 | 第27页 |
4.1.1.1 实验对象 | 第27页 |
4.1.1.2 实验内容 | 第27页 |
4.1.2 实验目标 | 第27页 |
4.1.3 实验假设 | 第27页 |
4.1.4 实验方法与过程 | 第27-28页 |
4.1.4.1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4.1.4.2 实验过程 | 第27-28页 |
4.2 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 第28-59页 |
4.2.1 案例一《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 第28-33页 |
4.2.2 案例二《捕获光能的色素与结构》 | 第33-39页 |
4.2.3 案例三《细胞的分化》 | 第39-44页 |
4.2.4 案例四《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 第44-49页 |
4.2.5 案例五《免疫调节》 | 第49-53页 |
4.2.6 案例六《群落的演替》 | 第53-59页 |
4.3 教学案例实施后的整体分析 | 第59-60页 |
第五章 问题教学实施效果与分析 | 第60-66页 |
5.1 研究结果 | 第60-66页 |
5.1.1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60-64页 |
5.1.2 学生的生物学科成绩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反思 | 第66-7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6.1.1 问题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 第66页 |
6.1.2 问题教学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 第66页 |
6.1.3 问题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问题意识 | 第66页 |
6.1.4 问题教学改善了师生关系 | 第66页 |
6.1.5 问题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 第66-67页 |
6.2 反思 | 第67-68页 |
6.2.1 不足之处 | 第67页 |
6.2.2 收获 | 第67-68页 |
6.3 建议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附录 | 第72-77页 |
附录1 | 第72-74页 |
附录2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