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互动生成性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互动教学思想的演进 | 第9页 |
1.2.2 国外关于生成性教学的研究理论 | 第9-11页 |
1.2.3 我国互动教学思想的演进 | 第11页 |
1.2.4 国内生成性教学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思路、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第2章 互动生成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3页 |
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3-14页 |
2.3 分布认知理论 | 第14-15页 |
第3章 相关概念的内涵阐释和特征分析 | 第15-21页 |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8页 |
3.1.1 对教学的内涵阐释 | 第15页 |
3.1.2 对互动的内涵阐释 | 第15-16页 |
3.1.3 对生成的内涵阐释 | 第16-17页 |
3.1.4 对互动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内涵阐释 | 第17页 |
3.1.5 对初中生物课堂中互动生成性教学的内涵阐释 | 第17-18页 |
3.2 互动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特征 | 第18-21页 |
3.2.1 参与性 | 第18页 |
3.2.2 交互性 | 第18-19页 |
3.2.3 过程性 | 第19页 |
3.2.4 开放性 | 第19页 |
3.2.5 创造性 | 第19-21页 |
第4章 初中生物互动生成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21-35页 |
4.1 初中生物课堂互动生成性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 第21-23页 |
4.1.1 实践性原则 | 第21页 |
4.1.2 开放性原则 | 第21-22页 |
4.1.3 主体性原则 | 第22页 |
4.1.4 互动性原则 | 第22页 |
4.1.5 情境性原则 | 第22-23页 |
4.2 初中生物互动生成性教学策略实施 | 第23-35页 |
4.2.1 教学目标的制定 | 第24-25页 |
4.2.2 教学的准备工作 | 第25-26页 |
4.2.3 教学过程的基本框架 | 第26-31页 |
4.2.4 在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中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 | 第31-35页 |
第5章 初中生物互动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 第35-55页 |
5.1 初中生物互动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践案例 | 第35-45页 |
5.2 初中生物互动生成性课堂教学验 | 第45-46页 |
5.2.1 实验对象 | 第45页 |
5.2.2 实验变量 | 第45-46页 |
5.2.3 实验假设 | 第46页 |
5.2.4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5页 |
5.3.1 互动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效果调查 | 第46-53页 |
5.3.2 实验前后生物学成绩统计分析 | 第53-55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反思和展望 | 第55-5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6.2 研究反思 | 第56-57页 |
6.2.1 实验时间的限制 | 第56页 |
6.2.2 研究样本的限制 | 第56-57页 |
6.2.3 实验设计的限制 | 第57页 |
6.2.4 教师能力的限制 | 第57页 |
6.2.5 学科的限制 | 第57页 |
6.3 研究创新 | 第57-58页 |
6.4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