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

德国社会保险立法起源研究

摘要第2-7页
abstract第7-9页
导论第14-33页
    一、提出问题第14-21页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第21页
    三、架构与思路第21-23页
    四、研究方法第23页
    五、文献综述第23-33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立法的史前史:社会规训色彩的济贫与互助保险第33-60页
    第一节 社会规训色彩的济贫第33-49页
        一、规训的背景——世俗化和理性化第33-35页
        二、规训与社会规训第35-37页
        三、规训的手段——警察法第37-44页
        四、规训的典范——强制劳动机构第44-47页
        五、规训的集大成者——《普鲁士普通邦法》及其后续立法第47-48页
        六、社会规训视角下近代德意志济贫法律的特点第48-49页
    第二节 保险机构的诞生与发展第49-60页
        一、私人保险公司第49-50页
        二、矿工保险机构第50-52页
        三、其他类型的保险机构第52-53页
        四、《已登记的互助保险法》第53-55页
        五、保险机构的问题与危机第55-60页
第二章 19世纪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理论第60-90页
    第一节“社会”及其相关概念第60-68页
        一、社会及社会理论第60-62页
        二、19 世纪德国的社会问题第62-68页
    第二节 洛伦茨·冯·施泰因的社会理论及其影响第68-79页
        一、施泰因其人及著作第69-72页
        二、施泰因的国家社会二元论第72-75页
        三、施泰因“社会君主制”思想及其对社会改革的设想第75-77页
        四、施泰因社会理论的后续影响第77-79页
    第三节 新历史学派、社会政策协会与讲坛社会主义第79-90页
        一、新历史学派及其观点第80-81页
        二、社会政策协会的成立第81-82页
        三、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第82-86页
        四、新历史学派对社会改革的影响第86-90页
第三章 俾斯麦的社会保险立法(1871-1890)第90-122页
    第一节 帝国宪法、“非常法”与“皇帝诏书”第90-94页
        一、帝国宪法第90-91页
        二、《反社会党人法》“非常法”第91-92页
        三、皇帝诏书:社会政策的大宪章第92-94页
    第二节 1883年《工人医疗保险法》第94-105页
        一、立法过程第94-95页
        二、主要内容第95-105页
    第三节 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第105-115页
        一、立法过程第105-110页
        二、主要内容第110-115页
    第四节 1889年《伤残和养老保险法》第115-122页
        一、立法过程第116-117页
        二、主要内容第117-122页
第四章 俾斯麦社会保险立法的历史贡献与不足第122-137页
    第一节 社会保险法的立法成就第122-132页
        一、从“内化”到“外化”的社会团结模式转型第122-125页
        二、从“社会规训”到“社会国家”第125-126页
        三、强制与自治的共生并存第126-132页
    第二节“不受欢迎的社会保险法”第132-137页
        一、保险覆盖面小第133-134页
        二、给付水平低第134-135页
        三、通过社会保险的社会控制:另一种社会规训?第135-137页
结语:俾斯麦模式的启示第137-145页
    一、“俾斯麦模式”的产生原因第137-142页
    二、“俾斯麦模式”的核心要素及启示第142-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60页
附录第160-192页
    附录1 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的发展(1885-1902)第160-162页
    附录2 医疗保险机构的发展:按照保险机构类型以及保险人数统计(1885-1901)第162-167页
    附录3 德意志帝国的社会立法年表(1880-1905)第167-176页
    附录4 俾斯麦社会保险立法内容简表第176-19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92-193页
后记第193-196页

论文共1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连斯基与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组曲研究
下一篇:艺术品追续权制度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