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连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连杆材料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脉冲电流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材料的处理与力学性能测试 | 第18-27页 |
2.1 试验原材料 | 第18页 |
2.2 试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3 试样的制备 | 第19-20页 |
2.3.1 拉伸试样的制备 | 第19页 |
2.3.2 断裂试样的制备 | 第19-20页 |
2.4 电脉冲处理 | 第20-21页 |
2.5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1-24页 |
2.5.1 拉伸试验 | 第21页 |
2.5.2 断裂韧性试验 | 第21-22页 |
2.5.3 硬度测试 | 第22-24页 |
2.6 显微组织与断口观察 | 第24-26页 |
2.6.1 金相观察 | 第24-26页 |
2.6.2 扫描电镜观察 | 第2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脉冲电流处理对36MnVS4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27-40页 |
3.1 脉冲电流处理36MnVS4钢试样的显微组织 | 第27-29页 |
3.2 脉冲电流处理36MnVS4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29-35页 |
3.2.1 脉冲电流处理36MnVS4的拉伸性能 | 第29-32页 |
3.2.2 脉冲电流处理36MnVS4的断裂韧性 | 第32-35页 |
3.3 脉冲电流处理36MnVS4的硬度值 | 第35-37页 |
3.4 拉伸断口分析 | 第37-39页 |
3.4.1 拉伸试样宏观断口 | 第37-38页 |
3.4.2 拉伸断口的电镜形貌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发动机连杆有限元分析 | 第40-57页 |
4.1 连杆的运动分析 | 第40-43页 |
4.1.1 连杆的角位移 | 第42页 |
4.1.2 连杆的角速度 | 第42页 |
4.1.3 连杆的角加速度 | 第42-43页 |
4.2 连杆的受力分析 | 第43-45页 |
4.2.1 连杆最大压力的计算 | 第45页 |
4.2.2 连杆最大拉力的计算 | 第45页 |
4.3 发动机连杆的三维模型构建 | 第45-47页 |
4.4 有限元分析流程 | 第47-48页 |
4.5 ANSYS软件对连杆的有限元分析 | 第48-56页 |
4.5.1 网格的划分 | 第49-50页 |
4.5.2 连杆的边界条件及载荷的施加 | 第50-51页 |
4.5.3 连杆的静强度计算 | 第51-55页 |
4.5.4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发动机连杆优化与模态分析 | 第57-67页 |
5.1 连杆优化方案 | 第57-59页 |
5.2 优化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 | 第59-61页 |
5.3 连杆模态分析 | 第61-66页 |
5.3.1 模态分析理论 | 第62页 |
5.3.2 连杆ANSYS模态分析 | 第62-63页 |
5.3.3 结果与分析 | 第63-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