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两株脂肪酶产生菌基因组扫描分析与HS-BTLm合成及功能鉴定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4页
    1.1 微生物脂肪酶简介第14-26页
        1.1.1 微生物脂肪酶的来源第14-17页
        1.1.2 微生物脂肪酶结构及作用机理第17-18页
        1.1.3 微生物脂肪酶的分泌机制第18-21页
        1.1.4 微生物脂肪酶的应用第21-26页
    1.2 微生物基因组学第26-28页
        1.2.1 微生物基因组学发展历史第26-27页
        1.2.2 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现状第27页
        1.2.3 微生物基因组学应用第27-28页
    1.3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第28-33页
        1.3.1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一般特点第28-29页
        1.3.2 基因改造第29-32页
        1.3.3 多拷贝外源基因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的应用第32-33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3-34页
第二章 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基因组扫描分析第34-60页
    2.1 前言第34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34-39页
        2.2.1 实验材料第34-35页
        2.2.2 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第35-36页
        2.2.3 产脂肪酶菌株的分子鉴定第36页
        2.2.4 脂肪酶酶活力测定第36-37页
        2.2.5 脂肪酶菌株基因组扫描第37-38页
        2.2.6 脂肪酶菌株基因组预测分析第38-39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9-59页
        2.3.1 产脂肪酶菌株HS-BTL2的筛选及鉴定第39-42页
        2.3.2 产脂肪酶菌株HS-BTL2和HS-L6基因组扫描分析第42-46页
        2.3.3 产脂肪酶菌株HS-L6和HS-BTL2的代谢通路与代谢网络模型分析第46-59页
    2.4 小结第59-60页
第三章 嗜温性脂肪酶HS-btlm基因的合成与克隆表达第60-89页
    3.1 前言第60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60-66页
        3.2.1 实验材料第60-61页
        3.2.2 密码子的优化与引物设计第61页
        3.2.3 优化基因的人工合成第61-64页
        3.2.4 人工合成基因的校正第64页
        3.2.5 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64页
        3.2.6 同尾酶法构建多拷贝重组表达质粒第64-65页
        3.2.7 重组脂肪酶活性测定及酶学性质鉴定第65页
        3.2.8 荧光定量PCR检测多拷贝目的基因mRNA转录水平第65页
        3.2.9 重组脂肪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分离纯化第65-66页
    3.3 实验结果第66-83页
        3.3.1 嗜温性脂肪酶btl密码子的优化设计及引物合成第66-68页
        3.3.2 嗜温性脂肪酶优化基因HS-btlm的合成及校正第68-71页
        3.3.3 重组嗜温性脂肪酶优化基因HS-btlm的克隆表达第71-73页
        3.3.4 重组酵母工程菌的筛选与高密度表达第73-76页
        3.3.5 嗜温性脂肪酶基因多拷贝载体的构建及表达第76-80页
        3.3.6 HS-btlm不同拷贝数mRNA水平的测定第80-83页
        3.3.7 脂肪酶基因在毕赤酵母X-33中的的表达及纯化第83页
    3.4 分析与讨论第83-86页
        3.4.1 重组脂肪酶HS-BTLm的真核表达第83-84页
        3.4.2 多拷贝重组质粒构建及毕赤酵母表达第84-86页
    3.5 小结第86-89页
第四章 嗜温性脂肪酶蛋白HS-BTLm的功能鉴定第89-96页
    4.1 前言第89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89-90页
        4.2.1 实验材料第89页
        4.2.2 脂肪酶最适pH的确定第89页
        4.2.3 脂肪酶最适反应温度的确定第89-90页
        4.2.4 脂肪酶底物特异性的测定第90页
        4.2.5 有机溶剂及洗涤剂对重组脂肪酶稳定性的影响第90页
        4.2.6 金属离子鳌合剂对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第90页
    4.3 实验结果第90-95页
        4.3.1 重组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条件第90-92页
        4.3.2 重组脂肪酶的底物专一性第92-93页
        4.3.3 有机溶剂和金属离子等对重组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第93-95页
    4.4 分析与讨论第95页
    4.5 小结第95-96页
第五章 重组铜绿假单胞菌脂肪酶的表达及折叠复性第96-112页
    5.1 前言第96-9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97-100页
        5.2.1 实验材料第97页
        5.2.2 脂肪酶HS-lip6基因的克隆第97-98页
        5.2.3 lipA、lipB的基因克隆及鉴定第98页
        5.2.4 重组脂肪酶在E.coli中表达和分离纯化第98-99页
        5.2.5 脂肪酶折叠蛋白的分离和纯化第99页
        5.2.6 原核表达重组脂肪酶的体外折叠复性第99页
        5.2.7 重组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转化及阳性转化子的筛选第99页
        5.2.8 高产菌株的筛选及表达产物纯化第99-100页
        5.2.9 酵母表达重组脂肪酶的体外折叠复性第100页
    5.3 实验结果第100-109页
        5.3.1 脂肪酶基因HS- lip6的克隆表达与分析第100页
        5.3.2 重组表达质粒pET-HS-lip6的构建及原核表达第100-102页
        5.3.3 脂肪酶基因lipA和折叠蛋白基因lipB的克隆表达与纯化第102-104页
        5.3.4 重组脂肪酶LIPA的体外折叠复性第104-107页
        5.3.5 重组脂肪酶LIPA和脂肪酶折叠蛋白LIPB在酵母中的分泌表达第107-109页
    5.5 分析与讨论第109-110页
    5.6 小结第110-112页
全文总结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30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纤维素酶CBMs吸附与解吸附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及其应用
下一篇:利用牛乳腺生物反应器表达重组人胆盐激活酯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