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关键环节 | 第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40页 |
2.1 技术创新的概述 | 第18-19页 |
2.1.1 创新的定义 | 第18页 |
2.1.2 国外学者对创新内涵的研究 | 第18-19页 |
2.1.3 国内学者对创新内涵的研究 | 第19页 |
2.2 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2.2.1 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定义 | 第19页 |
2.2.2 创新能力的维度划分 | 第19-22页 |
2.3 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 | 第22-26页 |
2.3.1 创新绩效定义 | 第22-23页 |
2.3.2 创新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2.3.3 创新绩效评价综述 | 第24-26页 |
2.4 创新网络效应的相关研究 | 第26-31页 |
2.4.1 企业创新网络效应的涵义 | 第26-28页 |
2.4.2 企业创新网络效应的特征 | 第28-30页 |
2.4.3 企业创新网络效应评价研究 | 第30-31页 |
2.5 辽宁省企业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1-40页 |
第3章 辽宁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 | 第40-60页 |
3.1 研究设计 | 第40-45页 |
3.1.1 研究构思 | 第40页 |
3.1.2 辽宁地区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关键影响因素筛选 | 第40-45页 |
3.2 变量的测量 | 第45-51页 |
3.2.1 企业创新能力的测量 | 第45-47页 |
3.2.2 企业创新绩效的测量 | 第47-49页 |
3.2.3 企业创新网络效应的测量 | 第49-51页 |
3.3 各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 | 第51-53页 |
3.3.1 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 | 第51-52页 |
3.3.2 企业创新网络效应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 | 第52-53页 |
3.4 模型及研究假设 | 第53-60页 |
3.4.1 总模型及其研究假设 | 第53-55页 |
3.4.2 子模型A及其研究假设 | 第55-57页 |
3.4.3 子模型B及其研究假设 | 第57-60页 |
第4章 辽宁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关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60-87页 |
4.1 实证研究的过程 | 第60-61页 |
4.1.1 研究过程 | 第60页 |
4.1.2 调查方法 | 第60-61页 |
4.2 调查问卷设计 | 第61-62页 |
4.2.1 调查目的 | 第61页 |
4.2.2 调查内容 | 第61页 |
4.2.3 调查问卷设计步骤 | 第61-62页 |
4.3 样本构成及分布 | 第62页 |
4.4 统计方法 | 第62页 |
4.5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 第62-80页 |
4.5.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3-66页 |
4.5.2 样本信度分析 | 第66-72页 |
4.5.3 因子分析 | 第72-74页 |
4.5.4 相关分析 | 第74-75页 |
4.5.5 多元回归分析 | 第75-80页 |
4.6 数据分析结果 | 第80-83页 |
4.7 企业实践启示 | 第83-87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7-9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87-88页 |
5.2 对策及建议 | 第88-93页 |
5.2.1 政府层面的建议 | 第88-90页 |
5.2.2 企业层面的建议 | 第90-93页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93-95页 |
5.3.1 研究不足 | 第93页 |
5.3.2 未来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辽宁地区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 | 第102-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