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广东省电力需求预测模型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电力需求预测方法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系统动力学在电力需求预测中应用 | 第13-14页 |
1.2.3 研究现状小结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 | 第18-26页 |
2.1 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2.1.1 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18页 |
2.1.2 系统动力学特性 | 第18-20页 |
2.1.3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 第20-21页 |
2.2 层次分析法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2.2.1 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21页 |
2.2.2 层次分析法建模步骤 | 第21-24页 |
2.3 数据标准化相关理论 | 第24-25页 |
2.3.1 数据标准化概述 | 第24页 |
2.3.2 数据标准化步骤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广东省电力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6页 |
3.1 经济增长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 第26-28页 |
3.2 产业结构变化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 第28-30页 |
3.3 人口因素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 第30-33页 |
3.4 其他因素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 第33-35页 |
3.4.1 气候因素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 第33页 |
3.4.2 技术因素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3 市场因素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 第34页 |
3.4.4 政策因素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广东省电力需求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 第36-61页 |
4.1 系统的目标和边界 | 第36-37页 |
4.2 因果关系分析 | 第37-44页 |
4.2.1 第一产业电力需求子系统 | 第37-39页 |
4.2.2 第二产业电力需求子系统 | 第39-40页 |
4.2.3 第三产业电力需求子系统 | 第40-42页 |
4.2.4 居民生活电力需求子系统 | 第42-44页 |
4.3 流图模型和结构方程 | 第44-51页 |
4.3.1 第一产业电力需求子系统 | 第44-46页 |
4.3.2 第二产业电力需求子系统 | 第46-48页 |
4.3.3 第三产业电力需求子系统 | 第48-50页 |
4.3.4 居民生活电力需求子系统 | 第50-51页 |
4.4 模型参数的估计 | 第51-57页 |
4.4.1 第一产业电力需求模型参数的估计 | 第51-53页 |
4.4.2 第二产业电力需求模型参数的估计 | 第53-55页 |
4.4.3 第三产业电力需求模型参数的估计 | 第55-56页 |
4.4.4 居民生活电力需求模型参数的估计 | 第56-57页 |
4.5 模型有效性检验 | 第57-60页 |
4.5.1 结构有效性检验 | 第58页 |
4.5.2 行为一致性检验 | 第58-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模型仿真分析 | 第61-81页 |
5.1 模型仿真 | 第61-70页 |
5.1.1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1-65页 |
5.1.2 误差分析 | 第65-67页 |
5.1.3 电力需求预测 | 第67-70页 |
5.2 模型灵敏度分析 | 第70-77页 |
5.2.1 第一产业用电量灵敏度分析 | 第70-72页 |
5.2.2 第二产业用电量灵敏度分析 | 第72-73页 |
5.2.3 第三产业用电量灵敏度分析 | 第73-75页 |
5.2.4 居民生活用电量灵敏度分析 | 第75-77页 |
5.3 节电管理政策分析 | 第77-80页 |
5.3.1 行政政策分析 | 第77-78页 |
5.3.2 经济政策分析 | 第78-79页 |
5.3.3 技术政策分析 | 第79-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 | 第86-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附件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