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生物发电秸秆供应链存在问题及供应链金融的引入 | 第20-32页 |
2.1 生物发电秸秆供应链 | 第20-23页 |
2.1.1 生物发电秸秆供应链的主体 | 第20-21页 |
2.1.2 生物发电秸秆供应链的运作模式 | 第21-23页 |
2.2 生物发电秸秆供应链现存问题分析 | 第23-25页 |
2.2.1 秸秆收购困难 | 第23-24页 |
2.2.2 秸秆存运成本高 | 第24-25页 |
2.3 供应链金融的引入 | 第25-31页 |
2.3.1 供应链金融的适用性分析 | 第25-28页 |
2.3.2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运作模式 | 第28-30页 |
2.3.3 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选择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生物发电秸秆供应链融资系统因素分析 | 第32-36页 |
3.1 构建生物发电秸秆供应链融资系统的运作模式 | 第32-33页 |
3.2 生物发电秸秆供应链融资系统目标分析 | 第33页 |
3.3 生物发电秸秆供应链融资系统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3.3.1 农民合作社现金存量的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3.3.2 能源公司现金存量的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3.3.3 银行收益与秸秆发电供应链融资系统整体收益的影响因素 | 第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生物发电秸秆供应链融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36-46页 |
4.1 模型假设 | 第36-37页 |
4.2 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 | 第37-39页 |
4.3 变量集的建立 | 第39-42页 |
4.4 系统动力学流图 | 第42-43页 |
4.5 模型方程的构建 | 第43-4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模型参数设置与仿真 | 第46-57页 |
5.1 能源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46-49页 |
5.1.1 能源公司运营成本及发电收益 | 第46页 |
5.1.2 秸秆需求量与电能转化率 | 第46-49页 |
5.2 物流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 第49-51页 |
5.2.1 运输距离 | 第49页 |
5.2.2 运输成本 | 第49-50页 |
5.2.3 储存成本与物流企业收入 | 第50-51页 |
5.3 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介绍 | 第51-55页 |
5.3.1 农民合作社的秸秆供应量 | 第51-52页 |
5.3.2 农民合作社的运营成本与收益 | 第52-55页 |
5.4 仿真参数值的确定 | 第55-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仿真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 第57-71页 |
6.1 仿真结果输出 | 第57-60页 |
6.2 生物发电秸秆供应链现状模型及对比分析 | 第60-64页 |
6.3 生物发电秸秆供应链融资系统敏感性分析 | 第64-67页 |
6.3.1 农民出售意愿水平变化的影响 | 第64-65页 |
6.3.2 单位秸秆块售价变化的影响 | 第65-67页 |
6.3.3 单位发电收益变化的影响 | 第67页 |
6.4 政策建议 | 第67-6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