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3-19页 |
1.1 肿瘤的诊疗现状 | 第13页 |
1.2 模型药物-白藜芦醇 | 第13-14页 |
1.3 纳米结晶的研究 | 第14-18页 |
1.3.1 纳米结晶给药途径以及优点 | 第14-15页 |
1.3.2 纳米结晶药物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纳米结晶的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1.3.4 纳米结晶稳定剂 | 第17-18页 |
1.4 课题设计 | 第18-19页 |
第2章 白藜芦醇处方前研究 | 第19-27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9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19-24页 |
2.2.1 白藜芦醇分析方法学的建立 | 第19-22页 |
2.2.2 白藜芦醇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22-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7页 |
第3章 白藜芦醇纳米结晶处方工艺的筛选与制备 | 第27-45页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7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3.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7-42页 |
3.2.1 Folate-PEG-DSPE的制备 | 第27-29页 |
3.2.2 白藜芦醇纳米结晶制备工艺 | 第29-30页 |
3.2.3 有机溶剂的筛选 | 第30-31页 |
3.2.4 稳定剂的考察 | 第31-32页 |
3.2.5 TPGS/folate-PEG-DSPE比例的考察 | 第32-33页 |
3.2.6 有机相与反溶剂比例的考察 | 第33-34页 |
3.2.7 有机相注入反溶剂速度的考察 | 第34页 |
3.2.8 超声时间的考察 | 第34-35页 |
3.2.9 结晶温度的考察 | 第35-36页 |
3.2.10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 | 第36-39页 |
3.2.11 白藜芦醇纳米结晶最佳工艺确定 | 第39页 |
3.2.12 白藜芦醇纳米结晶物相分析 | 第39-42页 |
3.2.13 白藜芦醇纳米结晶初步稳定性研究 | 第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第4章 白藜芦醇纳米结晶冷冻干燥研究 | 第45-61页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5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4.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45-59页 |
4.2.1 预冻时间的考察 | 第46-47页 |
4.2.2 冻干工艺确定 | 第47页 |
4.2.3 不同冷冻保护剂外观考察 | 第47-49页 |
4.2.4 再分散性考察 | 第49-50页 |
4.2.5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50-51页 |
4.2.6 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 | 第51-52页 |
4.2.7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2-53页 |
4.2.8 初步稳定性的考察 | 第53-54页 |
4.2.9 白藜芦醇纳米结晶冻干品溶解度及溶出速率的考察 | 第54-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白藜芦醇纳米结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 第61-67页 |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1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61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61页 |
5.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61-65页 |
5.2.1 细胞培养 | 第61页 |
5.2.2 细胞毒性评价 | 第61-63页 |
5.2.3 细胞荧光形态实验 | 第63-64页 |
5.2.4 体内抑制肿瘤增殖研究 | 第64-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硕士期间获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