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经济虾蟹类眼柄微结构研究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2 几种经济虾蟹类简介 | 第15-18页 |
1.2.1 三疣梭子蟹 | 第15-16页 |
1.2.2 中国对虾 | 第16-17页 |
1.2.3 中华绒螯蟹 | 第17-18页 |
1.2.4 克氏原螯虾 | 第18页 |
1.3 甲壳类年龄鉴定方法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8-24页 |
1.3.1 年龄鉴定方法 | 第18-23页 |
1.3.2 年龄鉴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23-24页 |
1.3.3 分析与展望 | 第24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研磨方法比较 | 第26-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2.1.1 材料来源 | 第26页 |
2.1.2 眼柄摘取和制备 | 第26-29页 |
2.1.3 拍照和测量 | 第29页 |
2.1.4 生长纹计数 | 第29-30页 |
2.2 结果 | 第30-32页 |
2.2.1 眼柄预处理方法比较 | 第30页 |
2.2.2 研磨方向的比较 | 第30-31页 |
2.2.3 虾蟹类不同研磨方法比较 | 第31-32页 |
2.3 讨论 | 第32-34页 |
2.3.1 预处理方法 | 第32页 |
2.3.2 研磨平面的选择 | 第32页 |
2.3.3 不同种类研磨方法的选择 | 第32-33页 |
2.3.4 总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眼柄微结构 | 第34-4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3.1.1 材料来源 | 第34-35页 |
3.1.2 眼柄摘取和预处理 | 第35页 |
3.1.3 眼柄切片制备 | 第35页 |
3.1.4 拍照和测量 | 第35-36页 |
3.1.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6页 |
3.2 结果 | 第36-41页 |
3.2.1 眼柄微结构组成 | 第36-38页 |
3.2.2 钙化层微结构 | 第38-40页 |
3.2.3 生长纹间距 | 第40-41页 |
3.3 讨论 | 第41-44页 |
3.3.1 眼柄微结构 | 第41-42页 |
3.3.2 生长纹间距 | 第42-43页 |
3.3.3 总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四种虾蟹类眼柄微结构与其年龄生长的关系 | 第44-7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4.1.1 材料来源 | 第45页 |
4.1.2 眼柄摘取和预处理 | 第45页 |
4.1.3 眼柄切片制备 | 第45-46页 |
4.1.4 拍照和测量 | 第46页 |
4.1.5 生长纹计数 | 第46页 |
4.1.6 生长模型建立 | 第46-47页 |
4.1.7 三疣梭子蟹退壳次数计算 | 第47页 |
4.2 结果 | 第47-65页 |
4.2.1 三疣梭子蟹 | 第47-56页 |
4.2.2 中华绒螯蟹 | 第56-60页 |
4.2.3 中国对虾 | 第60-62页 |
4.2.4 克氏原螯虾 | 第62-65页 |
4.3 讨论 | 第65-70页 |
4.3.1 三疣梭子蟹 | 第65-66页 |
4.3.2 中华绒螯蟹 | 第66-67页 |
4.3.3 中国对虾 | 第67-68页 |
4.3.4 克氏原螯虾 | 第68页 |
4.3.5 总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0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