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0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 第7-8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8-9页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9-10页 |
2 高潜质人才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2.1 高潜质人才的界定 | 第10页 |
2.2 与高潜质人才有关概念的辨别 | 第10-11页 |
2.3 高潜质人才素质与能力特征 | 第11-12页 |
2.4 高潜质人才选拔与评价方法 | 第12-14页 |
3 高潜质人才素质与能力特质分析 | 第14-27页 |
3.1 高潜质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特质描述 | 第15-21页 |
3.2 高潜质人才素质和能力特质分析方法与调查结论 | 第21-25页 |
3.2.1 调查对象情况 | 第21-22页 |
3.2.2 调查结果 | 第22-25页 |
3.3 高潜质人才素质和能力评价方法 | 第25-27页 |
4 高潜质人才选拔的相关设计 | 第27-32页 |
4.1 高潜质人才选拔方案设计 | 第27-28页 |
4.2 高潜质人才选拔流程与选拔方法设计 | 第28-31页 |
4.3 确定人选 | 第31-32页 |
5 高潜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 第32-40页 |
5.1 高潜质人才培养目标 | 第32-33页 |
5.2 高潜质人才培养方式 | 第33-34页 |
5.3 高潜质人才培养规划 | 第34-35页 |
5.4 高潜质人才培养内容设计 | 第35-40页 |
5.4.1 性格认知 | 第36-37页 |
5.4.2 基础能力课程 | 第37页 |
5.4.3 专业能力课程 | 第37-38页 |
5.4.4 领导力提升课程 | 第38-40页 |
6 高潜质人才的管理 | 第40-43页 |
6.1 高潜质人才考核评价 | 第40页 |
6.2 高潜质人才激励 | 第40-41页 |
6.3 高潜质人才入出库管理 | 第41页 |
6.4 高潜质人才成果输出 | 第41-42页 |
6.5 高潜质人才管理体系 | 第42-43页 |
7 结论 | 第43-45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3页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高潜质人才选拔与培养调查问卷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