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气化、电能应用论文--电力拖动(电气传动)论文--控制系统论文--同步旋转及随动系统论文

基于DSP2812的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图表清单第9-12页
注释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交流伺服电机第13页
   ·交流伺服系统各部分的发展第13-15页
   ·国内外交流伺服系统研究现状第15-16页
   ·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方向第16-17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7-19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7-18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和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第19-32页
   ·引言第19页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第19-23页
     ·PMSM 的基本方程第19-20页
     ·坐标变换第20-22页
     ·PMSM 在dq0 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第22-23页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技术和控制策略第23-25页
     ·矢量控制技术第23页
     ·PMSM 的矢量控制策略第23-25页
   ·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第25-31页
     ·电压矢量和磁链矢量的关系第25-26页
     ·基本空间电压矢量第26-27页
     ·SVPWM 调制原理第27-30页
     ·SVPWM 与 SPWM 比较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第32-45页
   ·引言第32页
   ·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的频域模型第32-36页
     ·电流环模型第32-34页
     ·速度环模型第34-35页
     ·位置环模型第35-36页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第36-38页
     ·速度环的仿真第37页
     ·位置环的仿真第37-38页
   ·滑模变结构基本原理第38-44页
     ·滑模变结构基本原理第38-40页
     ·PMSM 伺服系统速度环的滑模变结构PI 设计第40-43页
     ·系统仿真结果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硬件设计第45-54页
   ·引言第45页
   ·伺服系统的硬件框图第45-46页
   ·主功率电路第46页
   ·DSP 主控单元第46-50页
     ·DSP2812 芯片第46-47页
     ·开发环境简介第47-48页
     ·运算控制单元第48-50页
   ·采样调理电路第50-51页
     ·电压采样调理电路第50页
     ·电流采样调理电路第50-51页
     ·光电码盘信号调理电路第51页
   ·保护电路第51-52页
     ·IPM 功率保护电路第51-52页
     ·母线电压保护第52页
   ·辅助电源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永磁同步伺服系统软件设计第54-62页
   ·引言第54页
   ·系统软件总体结构第54-55页
   ·转子初始定位第55-58页
     ·初始定位原理第55-56页
     ·初始定位过程第56-57页
     ·Z 信号在初始定位中的影响第57-58页
   ·角度计算第58页
   ·锁相环测速第58-61页
     ·常用速度检测方法第58-59页
     ·锁相环测速第59-60页
     ·误差分析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2-68页
   ·引言第62页
   ·测试平台第62-63页
   ·速度环实验第63-66页
     ·空载速度阶跃响应实验第63-64页
     ·负载速度阶跃响应实验第64页
     ·正反转运行实验第64-65页
     ·突加突卸负载实验第65页
     ·基于锁相环低速实验第65-66页
   ·位置环实验第66-67页
   ·初始定位实验第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8-69页
   ·工作总结第68页
   ·后续工作和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75页
附录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8kW电励磁双凸极电机起动/发电一体化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单绕组无轴承薄片电机缺相容错控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