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公募基金产品创新的一般理论阐述 | 第17-24页 |
2.1 公募基金产品与公募基金产品创新 | 第17-19页 |
2.1.1 公募基金是一种共担投资风险的集合投资方式 | 第17页 |
2.1.2 公募基金产品的分类 | 第17-19页 |
2.1.3 产品创新是公募基金创新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2.2 公募基金产品创新的原则和模式 | 第19-21页 |
2.2.1 公募基金产品创新的原则 | 第19-20页 |
2.2.2 公募基金产品创新的模式 | 第20-21页 |
2.3 公募基金产品创新的理论依据 | 第21-24页 |
2.3.1 交易成本创新理论 | 第22页 |
2.3.2 技术创新理论 | 第22页 |
2.3.3 约束诱导型创新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宝盈基金公司产品创新的动因和实践 | 第24-37页 |
3.1 宝盈基金公司现状分析 | 第24-27页 |
3.1.1 宝盈基金公司简介 | 第24-25页 |
3.1.2 宝盈基金公司的产品类型与结构 | 第25-26页 |
3.1.3 宝盈基金公司产品开发流程 | 第26-27页 |
3.2 宝盈基金公司产品创新的动因分析 | 第27-30页 |
3.2.1 资管行业竞争加剧 | 第27-28页 |
3.2.2 公募行业产品创新提速 | 第28-29页 |
3.2.3 公司自身盈利性需求增加 | 第29-30页 |
3.3 宝盈基金公司产品创新的实践 | 第30-37页 |
3.3.1 主题型公募基金产品的创新 | 第30-34页 |
3.3.2 指数增强型公募基金产品的创新 | 第34-35页 |
3.3.3 沪港深公募基金产品的创新 | 第35-37页 |
第4章 宝盈基金公司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7-47页 |
4.1 产品线布局不合理 | 第37-40页 |
4.1.1 产品扎堆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第37页 |
4.1.2 中低风险型以及工具型产品开发不足 | 第37-39页 |
4.1.3 完善产品线布局的执行力度不够 | 第39-40页 |
4.2 产品设计创新力度不够 | 第40-45页 |
4.2.1 产品设计的差异化程度不高 | 第40-41页 |
4.2.2 产品创新的技术含量较低 | 第41-42页 |
4.2.3 产品设计对于监管政策和市场趋势的反应不灵敏 | 第42-45页 |
4.3 产品创新投入不足 | 第45-47页 |
4.3.1 产品调研不够 | 第45-46页 |
4.3.2 人力投入不足 | 第46-47页 |
第5章 加强宝盈基金公司产品创新的对策建议 | 第47-55页 |
5.1 创新产品类型,完善产品布局 | 第47-50页 |
5.1.1 加强空缺产品的研究开发 | 第47-48页 |
5.1.2 结合当下科技元素进行产品创新 | 第48-49页 |
5.1.3 引入金融衍生品进行产品创新 | 第49-50页 |
5.2 把握创新趋势,践行ESG理念 | 第50-53页 |
5.2.1 把握创新趋势 | 第51-52页 |
5.2.2 践行ESG理念 | 第52-53页 |
5.3 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创新投入 | 第53-55页 |
5.3.1 利用自身优势开发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 第53-54页 |
5.3.2 加大产品开发和产品创新的投入力度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