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去产能政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一、选题背景第9-10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第11-12页
    四、文献综述第12-17页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二)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第15-17页
第二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去产能政策第17-27页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去产能政策基本概念第17-22页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和理论第17-20页
        (二)需求侧的概念和理论第20页
        (三)煤炭去产能原因及渐变政策第20-22页
    二、用公共政策的两种分析模型和理论第22-27页
        (一)公共政策的分析模型第22-24页
        (二)公共政策渐进模型概念和理论第24-25页
        (三)公共政策集团模型概念和理论第25-27页
第三章 我国煤炭去产能政策历史演进第27-49页
    一、去产能管理政策在煤炭领域的提出第28-29页
        (一)煤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第28页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去产能政策提出第28-29页
    二、去产能管理政策的全面实行第29-31页
    三、去产能管理政策面临新问题第31-39页
        (一)公共政策在退出产能和新增产能之间寻找平衡点第32-33页
        (二)值得商榷的一系列政策及效果分析第33-39页
    四、去产能管理政策的新趋向第39-45页
        (一)原煤生产逐步向资源条件好的地区集中第40页
        (二)产能置换工作继续跟进第40-44页
        (三)原煤生产恢复性增长第44-45页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去产能管理政策取得的成果第45-49页
        (一)煤炭在能源消费占比中下降第45-46页
        (二)过剩产能得以化解第46-49页
第四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去产能案例分析第49-60页
    一、“276 天”政策产生的背景第49-50页
    二、“276 天”政策渐变过程第50-54页
        (一)政策制定第50-51页
        (二)政策执行及政策渐变第51-54页
    三、分析“276 天”政策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效果第54-57页
        (一)潞安为例第54-55页
        (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煤炭价格比较。第55-56页
        (三)“限产276天”政策评估第56页
        (四)“限产276天”政策渐进季节性结构优化第56-57页
    四、“限产276天”政策实施效果第57-59页
        (一)全社会存煤出现下降第57页
        (二)煤炭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第57-59页
    五、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加强煤炭管理政策的思路和建议第60-65页
    一、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第60-62页
        (一)煤炭供给侧政策优缺点第60-61页
        (二)煤炭需求侧政策优缺点第61页
        (三)需求侧和供给侧理论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供给侧新理论第61-62页
    二、建立煤炭采购指数(需求)和供应指数第62-64页
        (一)公共政策集团模型分析视角下的煤炭供需平衡第62-63页
        (二)供给方指数建立第63页
        (三)需方采购指数建立第63-64页
    三、本章小结第64-65页
总结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附录第72-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中车国际化战略研究
下一篇:吉利汽车MPV市场定位研究